(来源:icon头条热榜)
车况不好,修车老板说:修理费1000元
修理后,老板改要17000元费用

产生纠纷找调解
一位卡车司机遭遇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困境:他的车辆在高速行驶中因高温出现故障,于是便在新余下高速寻找修理。初到修理店,店家估价约1000元,司机出于急迫同意了维修。
然而,几日后,不但车况未见好转,反而被告知需支付17000元的天价维修费。店方解释称,检修耗费了大量工时且更换了多项配件。司机闻听此言,立刻感到困惑不解:更换配件前为何未与他商量?
细查修理账单,司机发现自己对所列配件一知半解,唯独认出防冻液更换了两瓶。但实际检查防冻液箱时,却发现空无一物。这一发现让司机怀疑自己不幸落入了黑店的陷阱,他要求店家展示被更换的旧配件,希望以此判断维修的真实性。
店家却以支付维修费为前提,拒不展示配件。司机的要求并不过分——他并未拒付维修费,仅希望在清楚了解维修详情后结账。然而,面对司机的合理要求,店家却采取强硬态度,甚至在警方介入下,仍旧嚣张地拆除轮胎和发动机内配件,并威胁道:“耗死你,看你给不给钱?”
这一切令司机感到极度无助——他的生计全赖于这辆货车,如今车辆被扣,生计受阻,然而17000元的维修费又让他难以接受,这相当于几个月的辛勤劳动所得。
无奈之下,司机选择实名举报,期望得到公正处理。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有评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维修纠纷,更触及了敲诈勒索的法律边界,挑战着公正与法律的尊严。同时,这也暴露出一些修理店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他们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消费者,也玷污了当地的声誉。
【评论】
任何生意往来,透明公开的报价和双方同意是基本原则。直接更换配件并索要高额费用,未经消费者同意,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如果存在虚报价格、以维修为名行敲诈之实,相关部门应当介入调查,一旦查实,必须依法严惩,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该修理店的考验,更是对当地管理和法律制度的挑战。只有正本清源,才能还市场一个公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
亲爱的读者,您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