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大洛阳# #羡慕洛阳# 最近不知道谁在推波助...(面条谁在牛肉汤葱油饼搭配)

最近不知道谁在推波助澜,洛阳火起来了。
这不管对于洛阳人还是其他要见识祖国大好河山的外省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相对于这个冬天因旅游大火的哈尔滨洛阳的温度比较友好。
不是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度。
我去洛阳的这几天温度都在十度左右。
有时甚至有一种春回大地的感受。
除去返回的那天洛阳天气预报丝毫不差地下起的鹅毛大雪,其他的几天温度都很适宜。
最值得一提的是去老君山的路上一直雾气蒙蒙,心里还有一丝担忧不能一睹老君山金顶的全貌。
可到了登顶时天空出了太阳,阳光普照,景色金光闪现真可谓运气相当不错。

洛阳的美景可以打10分的话。
对于吃货来说的我最难忘的还是洛阳各种接地气的美食,尤其是洛阳的特色那些熨贴人心的汤汤水水。
下面几种是我在洛阳随意吃到的。
其他的一些有名的我没有刻意去打卡。
就这已经让我念念不忘了。

看看大洛阳# #羡慕洛阳# 最近不知道谁在推波助...(面条谁在牛肉汤葱油饼搭配)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牛肉汤

洛阳最声名远播的是水席,但这次我没有尝试。
主要是没有特意打卡。
而且听说洛阳本地人是不会没事吃水席的,所以我还是本着洛阳本地人吃啥我体验啥的原则来吃的。
这次住的全季酒店边上就有两家汤店。
一家叫做洛阳南关小碗牛肉汤店。
好像这家店在洛阳很常见。
从到了洛阳就有所耳闻要喝牛肉汤所以我看到这家店就开始了喝汤之旅。
第一次要了20元的牛肉汤,20元包括2两牛肉和一份主食,主食可以选择饼丝,或者是烧饼。
个人认为精华还是汤。
主食一般只是陪衬。

这个汤味道醇厚的原因应该是制作汤时的牛骨充分释放了牛骨髓而且熬的时间足够的缘故。
此外汤中还适时添加了一些中药更使得汤味回味悠长。
但是中药等调味料并没有抢了汤本来的香味。
加上葱花,香菜,盐,胡椒粉和用牛油骨髓调制的辣椒油的加持。
喝完一碗汤后周身通畅,每个毛孔都舒服了。
真真羡慕洛阳人民的每一天都能随时随地喝到这么正宗的牛肉汤。
这在北京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碗汤20块钱,给你配2两牛肉,并且饼还白送用宋小宝的话来说就是玩呢。

二、豆腐汤

酒店附近除了有牛肉汤店还有一个店叫做王孬豆腐汤店。
河南人挺爱用孬这个字。
听起来就有一种当地风趣的语言特色。
河南人夸人喜欢说个不孬。
意思就是说不错来。

相比于牛肉汤的荤,豆腐汤就应该是素的了。
这种汤用油豆腐和嫩豆腐切片放进汤中,吃起来爽滑鲜嫩。
日常可作为和牛肉汤替换的一种喝法。
牛肉汤搭配饼或者饼丝。
一般饼和饼丝没有油,因为牛肉汤本身就有牛油。
而豆腐汤属于素汤所以就搭配相对具有丰腴口感的葱油饼和焦丸。
河南人炸的焦丸真是焦,是那种硬梆梆的棕褐色的质地,但泡在汤里一会的功夫丸子就变酥了它吸收了汤的水分变得外焦里嫩起来。
很佩服洛阳人对于汤和面食的搭配。
一荤一素相得益彰。
葱油饼烙的酥脆油润鲜香,搭配豆腐汤也是一绝。
搭配葱油饼和焦丸这么一套只要8元钱。
物美价廉,管饱还美味。
这个北京是真没有啊。
反正我家周边没有。
要是有,我简直得活活美死。
可能这就是生活在小城市人民的幸福。
生活在大城市总会牺牲一些人间烟火气。

三、面条

说实话我以前不太爱吃面条,米饭那配上炒菜吃一口多香啊。
但是洛阳的面条真真把我给征服了。
不管是烩面还是其他的炝锅面等。
洛阳的面哪个都不孬,而且讲究一个手工现制面。
点一碗面可能需要等个10几分钟师傅现做,师傅不马虎,顾客也不会急赤白脸反复催促而是耐心等待。
烩面可以配合牛肉汤底或羊肉汤底再加上肉,或者可以选择牛杂等,主要是面条体爽滑劲道,吃起来让人有一种踏实感,顺溜感。
秃噜噜吃下一碗面垫底,底气立马十足了起来。
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炝锅面等各具风味。
不管哪种店,比如随意的路边小店或者是现代化管理的连锁店。
师傅做面条都是一样手工现做绝不马虎,主打讲究一个现点现吃。
这对于工业化预制菜横行的年代就变得十分难得。
而且一碗分量十足目测得有一斤的面条价格也才12块钱,你敢信吗?离开洛阳的下午我努力吃下一碗面从下午3店一直支撑到了第二天中午也不觉得饿。
一个成人男性一顿饭的饭量一碗面足矣。
面确实是瓷实,爽滑的面条,虽然形状不同但搭配热辣滚烫的汤底想到的词就是香。
我记得有句方言形容食物好吃叫煎活。
应该是说吃上热的又香的东西的一种满足感。
这个词放在洛阳吃面条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总之那种筋道又滑溜,热辣又滚烫让人真正体会到吃饱喝足由心底发出的饱足感。

由于待的时间不是那么长。
洛阳其他还有很多美食比如:胡辣汤,涮牛肚,锅贴,军现绿豆饼,麻油鸭体会了几种都不错。
但是我觉得能日常吃上洛阳的汤和碳水我已经很知足了。
因为在洛阳不用费心寻找,美食随手可得,而且物价感人。
它带给人的没有世人的高攀不起只有熨贴与搭配。

作为中国人的我有机会还要深入中原大地去解锁和体会更多的地方美食。
感受中国人流传下来百姓津津乐道的那些主食、碳水、小吃、大菜的活色生香。
去寻味古老中国流传下来世代慰藉炎黄子孙的中国饭。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