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多世纪,酒泉车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百余辆摩托车几乎可以串成中国汽摩的发展史。
租用的乡村小学校和现在展厅竟成了历史的再一次碰撞。
“现在大家骑的摩托车大部分都是国产,质量水平飞速进步,我们对国产的摩托车更加满意。可以说,一辆辆穿梭在街上的摩托车,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指着众多收藏中的“中国制造”,酒泉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主席李柱感慨地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驾驶的摩托车身上中国元素多了起来,中国制造的力量强了起来。

在车博馆一角,现代与历史的碰撞。
李柱不仅是车协主席,还创办了车博馆。
在车文化的记忆中游走
游人在收藏品前留影
1992年,李柱每个月的工资不超过300元,但他却花下1300多元买下了作为他收藏的第一辆车——“长江750”摩托车。在踏入这个圈子后,李柱的收藏也更多了。随着车文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成立一个规范性组织水到渠成。2002年7月,酒泉地区乐之健摩托车运动俱乐部诞生,2005年12月,俱乐部变更登记为酒泉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酒泉车协应声落地。
车博馆内的各式摩托车倾注了李柱多年的心血
车博馆里小车迷
2016年,李柱悄悄取出了自己和爱人多年积累下的20余万元存款,一股脑全投入到了车博馆。这年5月,经酒泉市文物管理局批准,酒泉车文化博物馆正式成立。20多年来的收藏,李柱一人就投入了近50万元。李柱笑称自己是“精神上的富翁,经济上的穷光蛋”。李柱特意加上“文化”二字,在他看来,酒泉车文化博物馆不仅是把一些旧车文物简简单单摆进来,因为车协成员们捐助和收藏的所有车背后,都有时代的故事、文化的故事。
对来参观的游人,李柱总要亲自进行介绍
在李柱的努力下,车博馆又一迎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夏天。就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的时候,由酒泉市汽摩协会党支部组织的"学党史、铭党恩、争做中国好司机"主题党日活动也来到了酒泉车文化博物馆。老爷摩托车展示、老爷汽车音响欣赏、唱红歌……一系列的活动却也充满正能量。
李柱还高兴地告诉,酒泉车文化博物馆新近又收藏老车载(收音、磁带、CD、VCD)机10余台,尤其是收藏了一大批红色歌曲典藏,这也填补了酒泉车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又一项空白。
□酒泉日报全媒体 郭 军
责任编辑:范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