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能干!”(服装厂齐鲁残疾人双手城区)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磨难,有的人也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但也有人迎难而上,逆风翻盘。
在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有这样一个人, 他虽然身体残疾、生活频遭重创,但他却从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向人生发起挑战,甚至带领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他,就是周忠群。

先天残疾 又遭遇车祸失去一条腿

厄运接踵而至 他没有选择低头

那我就能干!”(服装厂齐鲁残疾人双手城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967年,周忠群出生在薛城区邹坞镇刘沟村,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
由于行动不便,上学的路总是显得那么漫长,“那时候我拄着个拐,哥哥姐姐们轮流送我去上学。
”周忠群说,童年时期因为身体经常会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他暗暗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不能永远被别人看不起,一定要出人头地。
周忠群姊妹众多,弟兄四个,还有两个姐姐,因家里负担较重,再加之自身腿疾,早早地辍了学。
“就算不上学,我也要混出个名堂来。
”周忠群乐观地道。

“以前农村有手艺人来遛乡修锁、配钥匙,我就跟着一直看,看多了就学会了。
”凭着出色的学习能力,周忠群很快就在自家门口的大槐树底下,靠替附近村民修锁、配钥匙、磨镰刀这些手艺赚点钱贴补家用。
“虽然挣得不多,但是我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还能替家里减轻点负担。
”从小,周忠群就比同龄人要懂事得多。

为了生活不依靠别人,23岁那年,周忠群外出学习缝纫剪裁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在村支部和家人的帮助下东拼西凑借了6000块钱,租了一间废弃学校开办服装厂。
同时,在薛城区残联和邹坞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周忠群很快就拿到了开办服装厂的第一笔“700套校服”的订单。
“当时我们20天就把订单赶制完了,第一笔生意就挣了4000块钱,更有干劲了。
”赚得第一桶金,周忠群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有了盼头。

眼看着服装厂生意日渐红火的时候,199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周忠群失去了一条左腿,服装厂只能被迫关门。
“那天我去微山谈生意,晚上六点多刚签了合同往家赶,半道上就被车给撞了。
”说罢,周忠群扒开左侧的头发,头盖骨上赫然有一道醒目疤痕。
据周忠群回忆,车祸之后躺在病床上,工厂的运作,工人的工资、企业的贷款一件件事接踵而至,要钱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周忠群只能选择把工厂的设备全部卖掉,变卖所有的家产用来还债,“人不死帐不烂。
我绝对不会欠钱不还!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上天仿佛和当时年轻的周忠群开起了玩笑,2000年,周忠群的家里突发了火灾,独自在家的半身不遂的周母在那场大火中去世。
周母走后 ,少了一条腿的周忠群和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相依为命,周家的生活彻底陷入了困境。
“那段日子太难过了,夜里经常偷偷抹眼泪。
”回忆那段往事,周忠群的眼里不禁泛起了泪花,2010年,疾病缠身的周父也离开了人世。

不认命重新“站”起来

靠一双手,帮助400余名残疾人走上岗位

“只要双手还能动,那我就能干!
”一次次命运的不公不但没有打垮周忠群,却让这个铁汉子凭着一股不认命的执拗重新“站”了起来。
从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走出来后,周忠群联系了薛城区残联寻求帮助,在薛城区残联的扶持下,周忠群把车祸以前积压的校服全部销空,用这笔钱重新开始创业,不光重新开办了服装厂,2006年6月,周忠群的富群标志服装厂挂牌成立了薛城区残疾人缝纫裁剪培训基地,定期免费为残疾人培训职业技能。
自挂牌至今,周忠群已累计为4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技能培训。

“我有多少本事我都教给他们,不能辜负残联对我的信任。
”周忠群对前来培训的残疾人从不吝啬,对想要留在服装厂工作的残疾人也是愿意接纳。
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周忠群创办的服装厂规模也从原来的加工服装,拓展到了加工马扎、拖把、藤椅、鞋子等物品上来。

3月30日,在薛城区邹坞镇富群标志服装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加工车间,工人们正按照订单紧张地忙碌着。
身患肢体残疾、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李凤昆说 ,“谢谢周老板接纳我到这里上班,我很感激。
”面对感谢,周忠群笑了笑不以为然,“我自己经历过这些,知道有多难,我自己好一点了,就想让他们的日子也好起来。

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在线等你来报料!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