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继盛
女人爱服饰,男人喜车子,女人对服饰的爱究竟有多强,我没有很深的感受,但从更换衣服的频次上,从逛商场的兴致上,从面对华服时的表情上,从出门时多次试装的纠结上,可见其爱的程度。
至于男人爱车子,做为男人的我自然有着切身的感受。
小时候,家里很穷,除了过年用红纸糊的用于玩耍的风车,还有那年大姐夫修的用于溜冰的冰车,家中再无与车能扯上关系的物件。于是对于别人家的平车、马车、自行车便羡慕的不得了。心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拥有这些,那将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正因为这样,对初次坐车的经历便有了比较深刻的记忆。
第一次坐车,坐的是驴车。那时,姨夫给社里的田地送肥,恰好让我碰上,姨夫见我盯着驴车看,便唷地一声让车停下来,让我坐在车的前面,车悠悠地走着,我低头看看往后移动的地面,抬头望望天上的云彩,随着驴蹄击打地面得儿得儿的声音,我的身子在前后摇晃着,犹如物件漂游在水面般的惬意。
第二次坐车,坐的是汽车。那时,我们村正在修水库,大姐夫是省水总队的工人,那天,村里来了辆四轱辘的头像鞋子一般绿色巨型车子,姐夫告我说那叫汽车,并带我来到汽车身边,拉开车门,一把把我抱在车内。坐在软软的车座上,看着车内那些园园的仪表盘、握握那换挡的拉杆上面的小球,其新奇快乐的感觉自不别说。
第三次坐车,坐的是自行车,搭我的是我的小学老师。老师很年轻,穿着短裤,留着分头,眼睛明亮,满脸笑容。当时县里要开一个批林批孔座谈会,要选一些学生去发言,那时,我在我们周边几所学校是出名的好学生,于是便被选中。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坐在自行车上感觉两边的树木甚至山梁都在往后移,这令我生出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与激动,我的眼贪恋地摄取着沿川的风景,心胸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敞亮,即便是以往站在高高的山梁上俯瞰着北川大地也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快感!
这三次坐车的经历虽说令我感到兴奋,但总归带来的还是失落与遗憾,因为这些都不是我所拥有的。事实上,从上高中到上师范,家里都没有能力买辆自行车,上学回家20多里的路全凭两条腿,一次回家的路上狂风大作,乌云翻滚,若不是一位骑车的陌生年青后生将我带上,真不知怎么好。 那年冬天我蹋着积雪回家,在黄昏的野外我碰上了不知是狼还是狗的动物,我硬着紧皱的发麻的头皮三步一回头地走进了村庄。所有这些使我更加强烈地想拥有一辆自行车,这个愿望终于在1979年得以实现。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考上了师范,期间已经参加工作的二姐买了辆白山牌自行车,那是我家拥有的第一辆自行车,其意义之重大自然不言而喻。待我毕业时二姐已出嫁,所以当我回乡实习时姐便把这这辆车子送给了我,第一次有了这样一件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其爱惜的程度可想而知。我把我的车子经常擦的锃亮,而且给车把上还系了一纠红色的绸子,仿佛如出嫁的新娘。遇到淌河,碰到淤泥,我都会将车子扛在肩膀上,宁可委屈了自己的腿脚也舍不得让车子受到丝毫的损伤。
但我这个人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脸皮薄,好面子。于是有一次学校的同事在雨天提出要借我的车子时也没好意思拒绝,但当看到还回来的车子上满是泥土,那种心疼那种后悔难以言说。
这件事的发生使我深深感受到,朋友之间的情谊其实是很脆弱的。古语说,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我自认为那是对于那些衣食无忧之人说的。而对于穷人,物质的东西应远高于所谓的友谊,尤其是当这种物质的损失超出他所能承受的能力的时候。所以,有些玩笑最好还是不要开,尤其是带有刺探和考验性质的举动有时会陷自己与别人不义,是对友谊一种伤害甚至是恶。
再后来,我去省城读大学,车子便传给了上中学的弟弟。
上大学的第二年暑假,哥带回了一辆轻便凤凰牌自行车,凤凰牌自行车在当时是排名第一的。看到这么好的车子我自然是两眼放光,兴奋异常,但哥却把它锁起来,告我说,这是给我娶媳妇用的,对此我自然是十分地感激我的哥,因为那时他骑得是一辆旧的红旗牌加重自行车,其品牌和价格和这一辆没得比。后来,这辆车子便被作为订婚的礼物送给了我的妻子,只是几年后我们学校大院里被人给偷走了。好在那时,我自己也有了一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而且生活亦比较富裕,便给妻又买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
再后来,女儿、儿子出生长大,我们一家四口都有了各自的自行车。
1999年,我由学校到了办,因为常常要下乡采访或接待, 县里给单位配了辆专车,那时对公车的管理不像现在这样严格,自己有时也用会其办点私事。
2006年年末,组织上安排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新单位虽说是个大单位,却没有公车,而且经费很紧张,没有能力买车。而单位要发展,需要去跑业务,跑项目,要投资。于是在2007年6月弟出资买了辆赛拉图陪我出行。
再后来,弟的工作亦日趋繁忙,没法抽身陪我出去,便将车子转给了我。
而今,这辆车已陪我度过了十多个年头,跑了将近20万公里的路程,虽说保养的还算不错,但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何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私家车已经成了许多人家的代步工具,同时各种牌子的车更
新换代的那么快,所以我的这个车子别说是到了城市,就是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也算是相当的落后。让自己感到奇怪的是,自己虽说见了那些好车名车会生出羡慕,但竟然没有产生过要换车子的想法,原因何在,细想起来或可归纳为如下三条。
其一,现代化的出行方式,给出行带来的便捷。滴滴车、顺风车、出租车,招手即来,点击即到,况且又有共享单车,共享小车,不论在哪个城市只需手机轻轻一刷便可。同时铁路、高速、航空日益发达,用公共交通比自驾更为省心。
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车子作为代步工具的实用价值日益凸显,而作为身份象征的特征日渐淡化,故而,消弱了人们对于外在价值的追求。
其三、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和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故而反而降低了对物质占有的强烈愿望。
说到这忽然想起,近日一位考上北大的河北寒门女孩写了一篇叫《感谢贫穷》的文章,竟引来个别媒体的喝彩,并借机把贫穷的状态当成鸡汤,遭到了众多舆论的质疑。对此我不想说过多的话,但“贫穷不需要感谢”应该是毫无疑义的,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发展生产力,不需要脱贫攻坚。好在世上还是明白人多,故而给了鸡汤说、感动说以批评与质疑,这相对于《感谢贫穷》本身更有意义,让不同的声音发出,无疑是巨大的进步,这比起拥有一辆车子更为重要,意义更加重大,因为有了这就不愁没有更好的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