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海南亿丰机动车检测中心检测员操控检测“雁过拔毛”(检测记者机动车环保复检)

超标3倍 给钱能帮助合格

5月8日上午,法制时报在海南亿丰机动车检测中心交纳295元小汽车年检费,车检项目分3块:外观、安全技术、尾气排放。
半个小时顺利通过了外观、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但是检测员告诉,该车环保检测没有达标,主要是氮氧化合物超出标准3倍。
“明天再来复检看看。
”检测员说。

黄玉南要300块钱“弄通过”的视频截图

曝光:海南亿丰机动车检测中心检测员操控检测“雁过拔毛”(检测记者机动车环保复检)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二天上午,来到亿丰检测中心进行环保检测。
环保检测车间与安全技术检验车间是完全分开的,一名检测员从电脑监控室里出来,把的车子开到检测线上,把尾气检测探头塞入排烟管,然后进入驾驶室不断踩油门。

“还不行。
”检测员走到面前悄悄说,此时暗暗录下双方对话的视频。

“超了3倍,下午再来吧。
下午来我可以帮你弄一下……花点钱,可以过的。

“要多少钱?”

“要300块。
”他悄悄说。

“那么贵?年检费才295元呢。

“这个你过不了关,你去修理厂修一下最少也要1000块。
不信,你去修修试一下?”

“那我的环保参数是多少?”问。

“3600多,一般是1200左右合格……我跟你说,比亚迪这款车发动机都是这样子,一般都会超标2倍……”他见还在犹豫,又说:“你要想通过,要搞(找他)那就下午来吧,最低200块钱。
上午搞不了,第2次要过5个小时才能复检。
”他担心去修理厂,丢了这桩到手的“生意”,不到一分钟时间,他主动把300元降到200元。
从检测报告上发现,这个“雁过拔毛”的检测员名叫黄玉南。

视频加载中...

再次检测 维修后也没有达标

为了验证环保是否超出标准,当天让一修车厂师傅对汽车进行了修理:清洗了节气门、喷油嘴、三元催化。

6号服务台工作人员向说交钱包通过的视频截图

10日上午9点30分,拿着超标数据为“3684”的排气污染物检测报告来到亿丰年检服务大厅,告诉6号服务台工作人员“环保没有通过怎么办”时,7号服务台工作人员马上抬头悄悄提醒6号服务台工作人员“……到外面去谈”,6号服务台人员领会了意思,问“车在哪里”,随后与来到停车场。
录下他索要100元钱的视频。

“你这车做了2次呀,2次氮氧不合格。
不过,你加点费用,我叫师傅把你的车弄通过,怎么样?100块钱。

“50块行吗?”

“哪有50块?”见砍价,他说:“我这里都是100块钱。
50块做不了,要不你去修理厂修一下再来复检。

“你在电脑上修改数据就行了吧,要不用笔改一下?”

“笔改不了!
也是需要检测的,检测线上是有监控的。

与这个工作人员讨价还价后,为了解更多秘密,又把车开到环保检测线复检,检测员黄玉南认出,迎上来低声问:“修了没有?”

“没有呀。

“那怎么说呢,是我帮你弄通过,还是你再检?……你这车超标太高了,我是说包你过,你已检过两次,再检也是通不过的。
”他有些着急。

“先检一下试试……”

“你再试一下如果过不了关,我就帮你做不了,只能再过5个小时。
”黄玉南说。

“那少一点,50块行吗?”想知道他收钱的“最低标准”。

“没有、没有,100块最低。

砍价又没成功,决定再上线检测,看看修理过排污系统的车是否能通过检测。

检测员黄玉南向索要“过关费”视频截图

在检测过程中,随着黄玉南不停加大油门,看见检测显示屏上出现“合格”两个黄字,大约一分钟,油门加次提升,巨大轰鸣声戛然而止时,显示屏一直保持“合格”两字突然变成“不合格”3个字。
黄玉南从车内出来说了句“没办法了”。

重新检验 换一家却顺利通过

修理了也无法检测合格,把环保没能通过的情况告诉修车厂师傅。
师傅分析说,踩油门时间、放探头深浅能影响数据,检测员不想让你正常通过环保检测了。
“不过可以找亿丰检测中心一个姓潘的人,他是那里专门做这个事的老‘黄牛’,给点钱包能通过,电话1351989××××。

虽然3次环保检测未通过,与亿丰检测员从300元讨价还价到100元,但是没让检测员得手。
如今再花钱去找亿丰的“黄牛”买合格,岂不是又回到原点了吗?

为验证是否人为操控检测,11日上午来到另一家检测站海口金汇佳机动车检测站,交了290元检验费重新上线检验,环保检测完全合格,顺利通过了年检。

14日上午,向海口市生态环境保护局机动车排气管理办公室反映环保检测多次未通过的情况。
工作人员王先生说,海口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都是2017年上线的新设备,现场有视频监控,检测的数据传输到环保部门,市环保局每年至少两次去各检测机构督查。
针对是否存在环保数据造假问题,王先生说,我们有措施防范检测造假,比如尾气检测不合格,必须5个小时才能上线复检,好让车主去检修车辆问题。
四周有视频监控,能防止车辆顶替上线检测。
如果是在电脑上修改检测数据,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以前媒体发布过,检测设备的厂家只要提供给检测机构软件,就能人为修改数据造假,这个现在难以扼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