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吉利、长城、日系三大车企,都陆续发布了销量正增长的成绩单,放眼望去形势一片喜人。谁能想十个月前的2月份,吉利从月销10.2万,降到月销1.8万,大众从月销21.6万,降到1.7万,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惨过,这就是2020年头汽车人的感慨。甚至整个上半年,汽车行业都弥漫在悲观情绪中,战战兢兢。
那期间焦头烂额的还有蔚来,比卖不了多少车更惨的,是资金链几近断裂,北京亦庄和浙江湖州相继谈崩,李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看,蔚来应该感谢合肥,感谢江淮,要不然,就没有前几天李斌谈特斯拉Model Y降价时,绕着弯说“蔚来是根据客户口袋里的钱定价”这句话的底气了。
最艰难的那几个月里,偏远的柳州,五菱汽车像是车企里的精灵,虽然我至今不知道其领导人是谁,但不影响我对它的好感。这家车企在口罩5、6元一个的时候,率先利用闲置资源生产口罩,并打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口号,一下子吸引了全国人民目光,博得满满好感,果然是根植劳苦大众的车企。

那段时间,马斯克的Space X火箭在发射时又一次爆炸了,这不是第一次爆炸,大家可能都习惯了看客般幸灾乐祸,没多少人能理解马斯克的偏置和疯狂。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如果连起来看,Model 3降到30万以内,Space X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成功,马云马斯克人工智能大会价值观对话、互联网巨头抢菜贩生意、Model Y降到33万多,很多人最终明白了有些人根本不是人。
困难的日子里,饭要吃,家要养,车还得继续卖,线下不能聚集,当面不便交流,网络直播、云卖车迅速崛起,车企们运筹帷幄,每个终端的销售,都变成了抖音、快手、头条上的潜力网红,抢占流量经济的一亩三分地。几个月后发现,无论大咖还是网红再怎么不遗余力,在买车这件事上,消费者真的是很不给面子,一高兴就下单的快消品玩法,玩不动汽车,买车时大家突然理性了,下半年的汽车销量反弹说明,不是大家不需要买车,而是去实体店买车的那种踏实感网络还提供不了。
还记得瑞幸咖啡吗,那么一个几乎撼动星巴克的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一蹶不振,资本裹挟着实体急剧膨胀,更具有迷惑性,乐视汽车也做了一个不好的范例,老百姓拿重资产在网络上试错不是人人愿意。车企有多少靠谱呢?欧洲市场三强之一的雷诺,4月份突然退出中国市场,体量更小的纳智捷、众泰、华泰那期间苦苦挣扎,买车不入坑都是奢求了。
科技含金量,最终决定了车企生存质量,率先引领汽车销量反弹的车企,除了BBA,就是日系丰田本田,当然,还有首次把售价拉低到30万以内的特斯拉。我觉得比特斯拉降价更该关注的,是马斯克宣布实现了脑机接口,一年后将会植入人脑,虽然这一技术在同时间被中国天问一号的喜大普奔迅速覆盖,但脑机互联的突破性,不亚于中国天眼探索火星文明。
很多人觉得丰田本田没什么技术,但恰恰相反,它们的内燃机热效率技术,它们的混动动力技术,包括他们的变速箱技术都全球领先,最重要做到了价格平易近人。马自达的压燃发动机的确技术很先进,但压燃版马3高高在上,价格极不亲民,到头来有跟没有一样,技术不能转化成竞争力,异响门一出还栽个大跟头,半年时间爬不起来,如今只剩下半口气,抗风险能力远不如两田。
当然,更脆弱的还有,拜腾汽车在量产前夜轰然倒塌,那是去年中的事情。拜腾有一汽的背景,有汽车行业最懂造车和最懂营销的大神领导,我们甚至见到了它即将量产的、具有业界最大显示屏的实车,但它就像个五彩玻璃瓶一样,炸裂在一瞬间,这恐怕是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的结局,赛麟、银隆、前途、奇点、零跑、昶洧(changwei)相继在去年退场,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抓不住未来,也抓不住现在,那只能在行业洗牌中青史留名了,曾经也飞翔过的海马汽车,在去年中鼓噪一时,是因为卖房救车的举措;力帆汽车重回大众视野,因为申请破产,这些大石头扔进汽车浪潮中仅是一波涟漪,连个叮咚响声都难有。这一两年,坐看年销百万辆的韩系步步跌落,美系福特也悬若游丝,更何况那些边缘化的汽车品牌。
去年的315晚会,推迟到7月播出,那晚,步子迈得太大的宝骏成了大瓜,被爆出DCT双离合变速箱故障频发、投诉无门等。狂奔的宝骏受当头棒喝,品牌美誉度大受打击。同一时间,也是同一母品牌的五菱,却再一次戴上光环,因新推出的MINI EV便宜到爆,时髦的设计、老头乐的价格,一出来就变成了网红车,随后几个月,销量还碾压特斯拉Model3,俨然中国电动车的骄傲。
当然,五菱MINI EV再怎么销量逆天,也改变不了它和快递三轮车同根同源的事实,不可能成为中国电动车的骄傲。即便是恒大8月份一口气发布的6款新能源车,集合大大大、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好好好的地产商气质,也未必能成为中国电动车骄傲。担负许老板“换道超车”重任的恒驰1,试装车只能在园区内龟速行驶,轮胎还装反了方向,中国电动车的骄傲岂能放在圈地造车模式。
远看近看,倒是传统车企更踏实些,长城搞出个柠檬模块化平台,吉利搞出个CMA架构,虽说有模仿丰田TNGA之嫌,但新架构下的产品有模有样,哈弗大狗、坦克300、欧拉白猫等,无论设计、性能还是话题性,都让人耳目一新,2020年的长城比以往更让人信服。8月份还有个大事,被许多人称之为“国之重器”的红旗H9上市了,除了新车在试驾路上意外自燃外,H9从气势、从高级感来说都无可挑剔,但拿得出手的技术还是短板。
没有技术的归宿,可参考一汽夏利,9月份以1元钱出售了自己。1986年就开始造车,夏利连续18年占据同级销冠宝座,国民神车的鼻祖缔造者黯然退场。同时间,氢燃料电池车在广汽、上汽、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试运行,混合动力车型在积分计算上,也不再受排挤,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之路,有混动、电动和氢燃料并驾齐驱,似乎更稳健些。
十月份大伙儿迎来久违的出游假日,各处旅游人数爆满,超一半的车企在这个月销量涨势喜人,一扫年前阴霾。不过也有伤感的车企,威马汽车一个月内先后三辆电动车自燃,让本就步履蹒跚的威马雪上加霜,它会挺过今年吗?没挺住的华晨汽车,申请破产了,旗下自主的中华、华颂、金杯业务均出现大幅度亏损,即使华晨宝马赚钱不少,也难补亏空,华晨集团上千亿的负债,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同一天,东风裕隆也宣布破产,你对纳智捷的深度印象是什么呢?不会是一踩油门油箱就荡起旋涡吧。
因皓影碰撞禁声半年的中保研,11月份终于复出,这次带给大家茶余饭后谈资的是重新补考的帕萨特,没有悬念,帕萨特从一年前的学渣晋升为学霸,各科成绩优秀,这一年,上汽大众如何为帕萨特补强车架我们并不知道,大伙看到的只是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励志故事。
帕萨特想重新夺回B级销冠王,几乎没可能了,飘得越高就摔得越重吧,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就是身边的例子,消费者都不傻,但凡能好好造车者销量都不差。你看11月份轩逸破天荒卖掉了超过6.5万辆,这是一款各方面都很实在的家轿,毫无疑问它是2020年度的单车销量王,奉劝那些在造车安全上不讲武德者耗子尾汁。
年末C-NCAP中汽研对哈弗H6的又一起碰撞测试事件,吸引了汽车人大半个月的话题。长城的顶梁柱车型第三代H6,在侧面碰撞中因全车突然断电而侧气帘没有弹开,几天后长城和中汽研联合召开发布会,也并没有解答大家关心的突然断电原因。这件事或许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抖音上好多人问我H6还能不能买,我一般回复不妨去看看启辰星再定。
启辰和东风日产又合并了,事情本来不大,分分合合属于家事,但意义不小,意味着合资自主大败退,在新能源战略布局下,当年逼迫合资车企钻研技术、自主研发的路子,已经可有可无了,以市场换技术彻底失败。合资30年,市场规模壮大到了2500万辆/年,技术还是牢牢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牛×的技术不光是摇钱树,还是话语权,红旗徐老总“技术可以买”的话实在不敢苟同。
年末的车企定会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小到工资调整大到人事变动,都看销量数据说话。涨幅前三甲应该是长安汽车、广汽丰田、北京奔驰,主流车企跌幅前三甲恐怕是上汽大众、北京现代和上汽通用五菱,跌跌涨涨各有因果,好的是2020年总体还不差,全球汽车风景这边独好,优势劣汰大势所趋,没有技术、没有创新肯定要被痛打,国产新势力三巨头蔚来理想小鹏都挺好,最起码市值光鲜,传统车企也赚到了真金白银,孰生孰死,或许明年再看会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