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格历史
编辑/苏格历史
引言锡铅青铜合金(CuSn7Pb15⁃C)是一种优质的轴承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涡轮增压器中的滑动轴承。
![如何抑制毛刺形成,解决润滑效果差问题(毛刺切削车削轴承滑动) 汽修知识 如何抑制毛刺形成,解决润滑效果差问题(毛刺切削车削轴承滑动) 汽修知识](http://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115028172162022860406.png)
轴承本身具有润滑油孔,精车外圆时,在过孔处会造成断续车削,孔周围会形成毛刺,导致轴承润滑效果差。
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主动抑制毛刺既可以解决上述润滑效果差的问题,又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PCD刀具对滑动轴承进行切削试验,研究毛刺形成机理,探究不同切削用量和刀具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方差分析法评估各因素对毛刺高度的影响程度,对大批量断续车削滑动轴承过程中毛刺的抑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试验条件及方案
2.1轴承材料及试验刀具
选用牌号为CuSn7Pb15-C的锡铅青铜合金轴承,具体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轴承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轴承结构
试验选用PCD刀具,刀具几何参数见表3。
2.2试验方案
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拟水平正交试验,在CA6140车床上对滑动轴承进行干式切削,试验选用的因素与水平见表4。
利用YDGB-Ⅲ05车削测力仪采集试验过程中的切削力,采用VHX-600E超景深显微镜观测毛刺形成部位,并且拍摄毛刺图片,将图片导入Digimizer软件中测量毛刺高度。
三、毛刺形成部位及原因分析
3.1毛刺形成部位
图2为切削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刀具的切入与切出,将孔表面分为四个区域,如图3所示。
图2 切削过程
图3 区域划分
毛刺形成部位如图4所示。可以看到,区域Ⅱ内几乎无毛刺,区域I与区域Ⅲ内毛刺较少,毛刺多形成于区域IV内。
由此可知,毛刺的形成部位与刀具切入、切出工件部位相关,即刀具切出工件终端面时,毛刺形成,这是因为当刀具即将切出工件终端面时,切削刃与工件末端之间的材料厚度减小,支撑刚度随之减小,当切削力大于工件末端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工件末端切削层材料发生弯曲变形,切削层材料发生旋转,毛刺随之形成。
图4 毛刺形成部位
3.2毛刺形成部位与主切削力变化关系
切削力是切削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主切削力变化过程如图5所示。
当经过断续孔时,主切削力会出现急剧下降再急剧上升的现象,并且主切削力出现负值。这是因为断续切削时,刀具由切削状态转为非切削状态的瞬间,切削力大于工件末端所能承受极限值,材料发生负剪切现象,刀具切削刃产生了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负剪切现象的产生使工件末端材料发生旋转,导致毛刺形成。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监测主切削力的变化,可以获知毛刺的形成。
图5 主切削力变化过程
四、毛刺高度影响规律及分析4.1切削速度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如图6所示,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主切削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毛刺高度也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
当切削速度为73.48m/min时,主切削力最大,毛刺高度最大,这是因为当切削速度较低时,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材料的应变率随之增大,单位时间内材料的应变量增加,材料发生应变率强化效应,导致主切削力增大,毛刺高度增大。
图6 切削速度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切削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切削速度继续提高,一方面产生更多切削热使得切削温度升高,工件材料发生热软化效应,强度和硬度降低,主切削力减小;另一方面,摩擦系数减小,变形系数减小,主切削力减小。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材料末端变形量减小,主切削力减小,毛刺高度呈减小趋势。
由此可见,当切削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在增加材料去除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抑制毛刺的形成。
4.2进给量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如图7所示,随着进给量的增大,主切削力呈现增大趋势,毛刺高度逐渐增大,当进给量为0.05mm/r时,可以获得毛刺高度和主切削力的最小值,这是因为随着进给量的增大,切削厚度增大,导致切削面积增大,主切削力增大;
切削厚度的增大,导致工件终端被切削材料的变形量也增大,终端面金属材料并未形成切屑就被切除,剩余金属材料增加,毛刺高度增大。
由此可知,在轴承的断续车削加工过程中,为抑制毛刺的形成,应选择较小的进给量。
图 7进给量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4.3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如图8所示,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大,主切削力先减小后增大。当前角为8°时,主切削力最小,从变化数值来看,刀具前角对主切削力影响不大。
随着刀具前角的增大,毛刺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前角为0°时,毛刺高度最小,从变化数值来看,刀具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毛刺高度与主切削力大小等因素,推荐选用8°前角。
图8 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
4.4毛刺高度方差分析
分析正交试验数据,对比各因素对毛刺高度贡献度的大小,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列顺序,具体结果见表5。
从贡献度数值来看,各因素对毛刺高度影响程度的排列顺序为进给量>切削速度>前角,进给量的大小对毛刺高度起决定作用,切削速度与刀具前角对毛刺高度影响不大。
为抑制断续车削滑动轴承过程中的毛刺,应优先选用较小的进给量。
五、结语
采用PCD刀具对滑动轴承进行切削试验,研究毛刺形成机理,探究不同切削用量和刀具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方差分析法评估各因素对毛刺高度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1)毛刺形成于刀具切出部位,毛刺的形成会伴随负主切削力值。
(2)切削速度提高,毛刺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变化幅度不大;进给量增大,毛刺高度呈增大趋势;前角增大,毛刺高度基本不变。
(3)进给量对毛刺高度的影响最大,切削速度与刀具前角对毛刺高度的影响不大。为了抑制毛刺的形成,在选用切削用量时,应优先考虑进给量这一因素。
参考文献
[1]蒋玉琴.国内外汽车滑动轴承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3):10-13.
[2]刘升,万捷,丁仲奇.浅谈轴承盖类零件表面毛刺的预防与修整[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0(12):29-32.
[3]PerssonH,AgmellM,BushlyaV,etal.Experimentalandnumericalinvestigationofburrformationinintermittentturn⁃ingofAISI4140[J].ProcediaCIRP,2017,58:37-42.
[4]ToropovAA,KoSL,LeeJM.Anewburrformationmodelfororthogonalcuttingofductilematerials[J].CIRPAnnals: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06,55(1):55-58.
[5]OlssonM,PerssonH,AgmellM,etal.FEsimulationandex⁃perimentalverificationofside⁃flowandburrformationinma⁃chiningofoxygen⁃freecopper[J].ProcediaCIRP,2018,72:1427-1432.
[6]黄娟.微细切削毛刺的形成机理及其表征方法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9.
[7]陆家朋.金属切削加工中边缘毛刺形成机理及尺寸预报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