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山东的轿车项目发展得很早,烟台大宇就是山东的第一个轿车项目,虽然后来历经变迁最终成了赛欧的生产基地,但是山东人造车的热情依旧不减,所以后来又有了青岛颐中。
从卷烟到造车
青岛颐中的历史其实是比较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当然,那时的它还不是造汽车的,而是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的一个卷烟厂,《亮剑》中张大彪抽的老刀牌烟就是青岛颐中生产的,在日本投降后的1952年,卷烟厂正式被政府接手,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到了1997年,青岛颐中开始计划涉足汽车产业,恰逢此时颐中的高层领导听闻罗孚汽车手里有一条二手生产线要卖,于是便在第二年以1100万英镑,从宝马手中买到了罗孚的生产线,正式成立了青岛颐中汽车,同年,工厂也在青岛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占地640多亩。

公司成立最初,主要生产的是厢式轿卡、两厢轿车、旅行车以及三厢轿车,全部采用的是丰田8A系列的发动机,并于2000年12月15日下线了第一辆整车兰德。
不过,由于颐中花钱买来的只是罗孚淘汰的生产线,并没有相关配件,所以最终在投产的一年时间里,只生产了大约300辆,与最初规划的6万辆的产能相距甚远,再加上颐中本身并没有拿到国家给的“准生证”,所以最终的销售也出不了山东,这也导致了第一年只卖出了200多辆。
青岛颐中的高层没想到造车原来这么难,一度想放弃,可是好几个亿已经花出去了,不干了有些说不过去,继续干吧,又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产能问题、目录问题、销售问题等等一大堆的困难在前面等着。
经过一番研究,最终青岛颐中选择了大多数前辈车企曾经走过的路,那就是投靠一家有资质的并且比较大的车企,而已经在青岛生产着解放卡车的一汽,自然成为了青岛颐中的首选,
最终,2001年底,一汽正式托管青岛颐中。
逆势下跌,最终亏本卖身
被托管后的青岛颐中,首先就是解决了“准生证”的问题,拿到了可以卖出山东的“出关文牒”,同时,一汽还派了六个人的领导小组进驻颐中,对颐中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双方正式合作后,青岛颐中的两款车型兰德和陆豹,分别更名为解放陆豹CA6410和解放CA6440UA,并且也走出山东,销往了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省份。
但是,根据以往一汽来者不拒的操作,我们大概可以猜到,一汽最终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托管青岛颐中。
2003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迅速发展,很多车企借势崛起,也有很多车企逆势下跌,而青岛颐中很不幸的就是逆势下跌这一波,全年亏损达到了4000万元,而到了2004年,轿车市场又开始遭遇寒流,这让青岛颐中的发展更加的雪上加霜。
颐中高层也有点蒙了,没想到抱上一汽的大腿后,还是没有起色,一度想放弃了,而相比颐中的悲观看法,一汽反而愈发的积极了,不断地与国外的车企进行洽谈,想要为青岛颐中引进新的汽车品牌,就像将继子视如己出的老父亲,操碎了心,而这其中最后差一点成功的就是马自达。
然而,最后当日本方面去颐中考察后,非常决绝地中断了与颐中的合作,并且坚决反对将马自达9给青岛颐中生产。
这一切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因为青岛颐中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
托管后继续亏损,引进外资品牌失败,一汽就像一个“扶弟魔”一样帮扶着不争气的青岛颐中,虽然这里面也夹杂着想将颐中变成自己的轿车生产基地的私心。
最终,眼看着这个弟弟怎么也扶不起来了,一汽终于一狠心和青岛颐中断绝了关系,而没人罩着的颐中则决定另拜山头,先后找到了东风、上汽、奇瑞等车企,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被拒绝了。
直到2005年,为了实现“东西连横”的上汽通用五菱,用了3亿元将青岛颐中买下,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而颐中当年买来的那条罗孚二手生产线,则以1亿元的价格卖给了四川野马,并由四川野马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野马F99等车型,继续延续着“英伦血统”。
花了5亿元建设工厂,辛辛苦苦干了八年,最终以3亿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山东的第二个轿车项目,青岛颐中汽车,就这样走向了结束。
感谢关注!
我是北城观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指正,如果喜欢,恳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