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蔓向上生长,宛如绿色屏风。
发现,这个雾耕植物工厂近10亩的大棚里没有土壤,却被整齐划分成多个区域,种植着不同的蔬果。“香瓜、水果黄瓜、沙拉生菜等还在培育中,现在主要是种樱桃番茄,有大约15840株番茄苗正在生长中。”工厂负责人戴兴成告诉,工厂引进的是国内领先的气雾栽培技术,能在10亩的大棚内实现50亩传统农业的产能。
戴兴成掀开雾培设备箱上的塑料板,植株的根系好似龙须糖一般垂挂下来。“无土栽培,你看,它们的根系是直接浸泡在特制的营养液里的。”戴兴成介绍,该设备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瓜果种类自动调节配比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为小雾滴状后,直接喷射到根系表面,不仅能使营养吸收率达到95%左右,而且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省水率可达98%。
![绍兴这个村的植物工厂不仅酷还很富 范文模稿 绍兴这个村的植物工厂不仅酷还很富 范文模稿](http://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9/20240920223300172684278080240.jpeg)
戴兴成告诉,正是有了先进的现代化设备的加持,硕大的工厂仅需5个工人。“基本上是自动化操作,除了3名工人要手工掐枝、采摘,其他是通过参数、遥控去操作。”
“顶上的枝条要薅掉,不然上面长出来的番茄口感不好。”从村民“变身”工人的屠婉芳正在一人高的樱桃番茄藤蔓之中穿梭,腰间用红绳系着一个蛇皮袋,用来装掐下来的嫩侧枝,她告诉,自从去年大棚正式“落户”谢家坞村,她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还有意外的“额外工资”,“平时在家门口上班能拿到3000多元,去年村里给我一个人的分红还有520多元。”屠婉芳口中的分红其实是谢家坞村积极探索出来的运作模式的红利,村里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第三方公司”机制,形成现代农业科技类共富工坊,由村民人均1000元投资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1000元入股,3年后全数返回,每年还保底150元分红,村民的积极性是很高的,99.8%的村民参与了村里的这个共富项目。”宣国耀说,该工厂预计年产果蔬约300吨,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
(内容来源: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