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救援用侦测机器人在惠州投入试用
6月27日,惠州市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联合惠州市应急救援支队惠东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当地海域对该机器人进行性能测试并对救援队伍进行实操训练。
南都在现场看到,这台机器人外观看上去像一台发动机,身披红色盔甲,身高不足一米,体重却达67公斤。

海域救援测试
据该机器人牵头研制单位广东省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高级工程师张志春介绍,别看它个头不大,本领可不小,最深可以潜到水下300米救援,还具有声光成像、AI水下智能识别等诸多功能。
考虑到惠州江河湖海、山塘水库遍布,水域广阔,民间应急救援综合能力较强,省安全应急研究院决定在惠州开展机器人试用,由惠州市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负责测试、保管,全面应用于社会应急救援,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功能。
海域救援测试
测试现场,1米多高的海浪中,该机器人不负众望,展示了强大的抗风浪性能和动力,带着体重180斤的队员在风浪中前行。
参加本次实操训练的19名队员,轮番上阵进行操作训练,经过反复实操,所有队员已基本掌握了该机器人的操作使用方法。
据惠州市惠城区蛟龙应急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郭成权介绍,该机器人自6月18日运抵惠州后,次日就组织开展了理论培训;6月20日,在进行实操培训过程中,接到警情,即刻组织队员、携带该机器人前往救援现场。
工程师现场指导培训
警情事发地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境内的一处废弃矿坑,前几天一辆轿车顺斜坡滑落到了矿坑内深水区。随后,救援队员使用机器人协助水下搜寻,机器人下水后,不到十分钟就搜寻定位到了车辆,最终,配合吊车将沉水轿车从20多米深水域打捞上岸,充分展现了该机器人的智能、高效。
郭成权表示,该机器人落户惠州,将进一步提升惠州救援队伍的水下救援能力和效率,该机器人不仅服务惠州,哪里有需要都将积极响应,广泛服务于社会。
采写/摄影 南都郭秋成 田飞 见习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