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勇巴图鲁——赵尔丰(光绪清廷西康总督大臣)

赵尔丰(1846一1911),字季和,汉军正蓝旗人。
生于道光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1846年9月15日),其父赵文颖是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山东省蒙阴、阳信、商河知县,太平军北伐,死于阳谷,上任才五日。
(见《清史稿/忠义传》)。
次兄赵尔巽,清末东三省总督,民国后曾任清史馆馆长,领修《清史稿》。
赵尔丰兄弟四人,其余三个都中过进士,只有赵尔丰是捐班出身。
最初任广东盐大使。

光绪十年(1884年,38岁)改任山西静乐县知县。

光绪十四年(1888年,42岁),调署山西永济县知县,为当时任山西绛州知州的锡良所赏识,并多次得到锡良的保举,屡获升迁。

武勇巴图鲁——赵尔丰(光绪清廷西康总督大臣)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4岁),因母亲去世丁忧的赵尔丰由山西巡抚锡良委任办理固关防军营务处,以抵御八国联军有功,保升道员。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56岁)初,由东河河道总督调任河南巡抚的锡良奏委赵尔丰总办黄河堤工。
锡良旋调任热河都统,赵尔丰曾一度随锡良到热河。

二十九年(1903年,58岁),锡良调署四川总督(次年实授),赵尔丰随同到了四川,从此开始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
这年冬,赵尔丰署永宁道(全四川分为五道:成绵道也叫川西道,川东道,川北道,上川南道也叫建昌道,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二个直隶州。
下川南道也叫永宁道,辖叙州府,泸、资两直隶州,大致相当于今天四川大凉山以东,仁寿、资阳以南,隆昌合江以西地区),残酷镇压古蔺、叙永一带的农民起义,据说几个月内杀了三千人,赵尔丰因此得了“屠户”的诨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59岁)三月,川藏交界的巴塘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县)发生土司暴动,杀害清政府驻藏帮办大臣凤全。
锡良派时任建昌道的赵尔丰会同提督马维骐前往镇压。
平定土司暴动后,赵尔丰又奉命办理善后。
由于平叛和办理善后有功,赵尔丰于(1906年,61岁)三十二年六月,以攻克四川里塘桑披逆番首匪普中乍娃等咸就歼灭。
赏督兵建昌道赵尔丰武勇巴图鲁名号。

早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西藏就已成为英、俄两列强争相侵略的目标。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冬,英国趁日俄交恶之机派兵侵入西藏,次年六月(1904年8月)侵占拉萨,胁迫当地政府签订《拉萨条约》。
为了抵制英国的侵略,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经营和控制。
川藏滇交界地区,不仅是当时入藏要道,而且密迩边境,本身就是帝国主义觊觎的对象。
因此,川边也需要加强经营。
被杀害的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即负有经营川藏交界地区的使命。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1岁)六月,锡良再次向朝廷密荐赵尔丰“卓著忠勤,才堪大用”。
七月间,清政府遂命赵尔丰以侍郎衔任川滇边务大臣,专力经营川藏滇交界地区。
履任后,赵设边务大臣衙门于巴塘,开始了艰难的经营边藏的工作。
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命平叛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离边务大臣任止,中间除一度护理四川总督外,赵尔丰一直生活在边藏地区(光绪三十四年曾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大臣,但并未赴藏)。

二、经营川边

清廷为让他全力经营边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命乃兄赵尔巽任四川总督,使他得到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赵尔丰在川边实行了如下政策:

1、历行改土归流。
川藏滇交界民族复杂,土司对中央政府时服时叛,喇嘛寺武装也常与政府军发生冲突,英国侵略者又时思觊觎。
鉴于这种情况,赵尔丰以改土归流为第一要务。
他编练了一支精悍的边兵,征剿时常叛乱的土司和喇嘛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实施改土归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在巴塘、里塘设置流官,到赵尔丰离任的六七年间,以巴塘为中心,共设二道、三府、三十四县,辖地数千里,打下了后来西康建省的基础。
在取消土司制度的同时,赵尔丰还在川边实行社会改革,部分地废除落后的农奴制,蠲免若干苛敛的差徭杂役,取缔寺庙干预政治的特权。

2、改善武装战法

据光绪年间陈观浔所撰《西藏志》所言,那一时期的藏军武器装备还相当原始,但也有长三四尺的大炮,有土枪即鸟枪,有独子、五子到十三子的快抢,有钢刀弓矢和铁盔铠。
西藏人的御敌之法有深林埋伏、夹谷包围、高坡滚石、窄路劫粮、黑夜扑营、阻拦关隘、掘险断路、据守碉堡等。
还有一条,藏人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地形。
面对这样的军队,先行改善了武装和战法的赵尔丰边军,才能以区区数千人便纵横川边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所向披靡。
赵尔丰《平定德勒赠科行军规则》详细规定边军战法,使人不由得想起外国影片的战争场面,抄录五则,观其细节。

“一、临阵时,我兵分作四十人一排,共列五排;卫队四十人,作为第三排;其余十人,看守两营械对象,并瞭望后路有无包抄之匪。

“一、临敌时,如战地宽,则平列两排为一行;窄则以一排为一行,余四排,以次递列。
虽系平列,总宜疏散,不可太挤,免受敌枪。
若地方过窄,则以半排为一行,或分两排为雁翅形,以张两翼。
是在该营官审察地势、敌情,神而明之。

“一、临战时放枪,第一排先放,放毕蹲身;让第二排接放,以次递蹲,递放;放至第五排毕,第一排又复轮放。
倘敌人攻扑太急,则前排蹲放,后排立放,敌未攻扑,则不准乱放一枪。

“一、各排放枪时,营官弁长,须留神察看。
若打至两轮,而不能中伤人者,是即毫无准头及手颤者,必胆已摇。
似此者皆勿令再放,尚可节省子弹备用也。
……

3、大力改善交通。
川边地区山势险峻,河流湍急,交通极为不便。
赵尔丰拨出专款,调集民工,修建了从打箭炉(康定)至德格、察木多(今西藏昌都)的大道,并曾亲驻德格指挥。
又延请比利时华法公司在水流湍急的中渡雅砻江上修造了一座钢桥。
同时,对“乌拉”加以整理。
“乌拉”类似驿站,原是一种无偿的差役,由当地人民轮流支应。
赵尔丰刚到川边时,“乌拉”极其混乱。
他制定了统一的“乌拉”章程,付给一定报酬,和民间运输价格差不多,人民乐于供应。
又在川边设立类似驿站的“台站”,每站酌设兵丁数名。
这样的台站几乎遍及川边各要道。
经过一番整顿和建设,大大便利了行旅和交通。

4、努力推行新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尔丰奏设川边学务局,以四川在籍主事吴嘉谟为总办。
吴亲自到各地劝人民送子弟入学。
赵尔丰将一县改土归流,必设学堂数处。
到宣统三年(1911年)上半年,已设立学堂一百三十余所,学生二千余名。
为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赵尔丰派人从内地购运两架印刷机器,成立了官印书局,印刷教科书、政府文告及其他书籍。
嗣又在巴塘设制革厂,从内地招聘技术工人,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办。
所生产的皮革、军用靴鞋、图囊在宣统二年(1910年)送南洋劝业会展出,获得了银牌和奖状。
他还开办造纸厂、金矿,计划创设织绒厂、面粉厂等企业。

5、招民垦荒、巩固边疆。
赵尔丰用英国开发澳洲、法国开发马达加斯加、美国开发菲律宾、日本开发虾夷的经验,先后招募四千多农民到川边地区垦荒,并先后设立农事试验场、农事改良所等机构。
过去边地没有蔬菜,经农事试验场试种后,才推广起来。
随着垦荒的开展,内地的农具、手工业技术也传到川边。

赵尔丰经营川边六年多,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于川藏滇交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起过积极作用。
台湾学者冯明珠在其《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的222页作如是说:

赵尔丰一生任事勇猛刚烈,他所率领的边防军,几乎席卷整个川边地区,后代史家虽有人评论他过于急功近利,野蛮残酷,但他的改土归流新政,对藏族地区的革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以及对抗英印势力的入侵,西康建省的基础,都有不容忽视的成就。

1911年,赵尔丰调署四川总督,为了继续推行西康建省的目标,特荐傅嵩炑代理边务大臣之职。
傅氏是赵尔丰经略川边的得力助手,他追随赵氏转战千里,所至之处,调査访问,作图记述,巨细无遗。
民国建元后,曾撰写《西康建省记》一书,对赵氏经略川边的经过记录颇详,并在书中再度提出西康建省的主张。
他认为西康应以折多山与丹达山为东西极限,折多山以东划归四川,丹达山以西划入西藏,两山之间的境域,则设西康省。
傅氏的主张,对民国以后中藏界务之争有极大的影响,而经赵尔丰改土归流后所设置的郡县,则更是中国政府反抗英国“麦克马洪线”的依据。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三日(1911年4月21日,65岁),清廷调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命赵尔丰署理四川总督,由四川布政使王人文暂行护理。
赵尔丰荐傅嵩炑代理边务大臣,但因办理瞻对、波密等地事务。
迟迟没有到成都赴任。

三、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四月十一日(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干线国国有。
四月二十日(5月16日)任命端方为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首先收粤汉、川汉路,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锴款合同”。
川、湘、鄂、粤四省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烈。
护理川督王人文同情保路运动,奏効主持铁路国有的邮传大臣盛宣怀、欺君误国”,要求修改借款合同。
因此,盛宣怀、端方连电赵尔丰,催促他制止保路运动,清廷也电谕他迅速赴任。
赵尔丰这才赶赴成都。
途中他与王人文交换意见,表示赞同王人文对路事的意见。

闰六月八日(8月2日),赵尔丰抵达成都,次日接视事。
这时,四川咨议局议长蒲殿俊、罗纶等人已经组织了四川保路同志会,川省正准备召开股东特别大会。
赵尔丰采取与王人文大致相同的立场,一面安抚四川绅商,一面请求朝廷略示通融。

闰六月二十五日(8月19日),清廷任命李稷勋为国有的川汉铁路宜万段总理,强行收路,激起四川人民更大的反抗风潮。
七月一日(8月24日),成都开始罢市罢课,并且迅速波及全川。
赵尔毕急调巡防军入城驻守要隘,严加戒备,一面责备川绅。
劝谕开市。
同时奏报清廷,不同意武力镇压。
七月四日(8月27日),赵尔丰两电内阁,要求清廷转園,并将路事交资政院议决。
次日,又和成都将军玉昆一起奏请改铁路为商办,并代股东会奏请将借款修路交付咨议局、资政院议决的要求。

由于赵尔丰不肯严厉镇压保路运动,盛宣怀、端方等人对他非常不满,其怨怼情绪随着保路风潮的激烈上升而增长。
七月六月(8月29日),端方致电内阁,弹効赵尔丰“始则恫吓朝廷,意图挟制;继则养痈贻患,作茧自缚”。
赵尔丰不甘示弱,于七月九日(9月1日)以川路股东会作出了不纳粮、捐,不认外债分厘的决议,会同成成都将军玉昆弹劾盛宣怀,再次要求把铁路问题交资政院议决,并特开御前会议研究,不准邮传部操纵。
他们警告清廷,若一意孤行,“大乱一作,挽救已属无济”。
但清廷根本听不进赵尔丰等人的话,七月十日(9月2日),“命端方前往四川查办,准备在端方到成都后撤赵尔丰职。
七月十日、十二日,清廷两次严厉申斥赵尔丰,说是如果发生意外,“定治该署督之罪。

四、成都血案

在受到清廷的巨大压力并危及地位的情况下,赵尔丰终于改变了主意。
七月十三日(9月5日),他致电内阁,表示将以武力解散保路团体。
恰好七月十四日股东会上有人散布《川人自保之商権书》,赵尔丰就抓住这份公开信鼓励独立为武力镇压的借口。
七月十五日(9月7日)上午,赵尔丰诱骗蒲殿俊、罗纶等来督署议事。
蒲、罗等人一到督署,就被捆绑起来。
按赵的意图,是准备立即杀害。
由于成都将军玉昆对此表示异议,赵遂不敢贸然行事,就把蒲、罗等九人软禁在督署内,并且立即张贴告示,声称“只拿首要,不问平民”,若“聚众入署,格杀勿论”。
但是仍然有几千人拿着光绪帝牌位到督署请愿。
赵尔丰早有准备,正当人们呼喊要求释放蒲、罗等人时,枪声四起,子弹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射来,当场被打死几十人,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成都血案发生后,各地同志军闻风起义。
数日之内,约有十万同志军围攻成都。
赵尔丰一面组织防堵,一面急电清廷求援。
围攻成都的同志军虽被击退,但各地起义已无法压制。
七月,一十二日(9月15日),清廷起用岑春煊赴川会同赵尔丰办理剿抚事宜。

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无法再向四川增兵,因此四川各地起义的声势更盛。

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清廷在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的同时,任命岑春煊为四用总督,次日命赵尔丰仍担任原来的川滇边务大臣。
然而由于各省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岑春煊一直未能入川。
奉命入川查办的粤汉、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端方见形势不妙,向清廷奏请改剿为抚,释放蒲殿俊、罗纶等人,并奏劾赵尔丰“始则纵放,继则操切”。

九月五日(10月26日),清廷电令释放蒲、罗等人。
但赵尔丰却不肯遵旨放人;反过来奏劾端方济乱。

九月十六日(11月6日),清廷命端方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无庸署理。
这对赵尔丰是个沉重打击。
而另一方面,到九月二十四日(11月14日),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和上海宣布独立,特别是与四川毗邻的湖南、云南、贵州的独立,对四川形成了大半个包围圈。

九月十五日(11月5日),新军排长夏之时在成都附近的龙泉驿起义,并驰往重庆。
端方抵达资州后,也派人到成都运动独立,企图攫取都督权位。
成都文电不通,呼救不灵。
在这种情况下,赵尔丰于九月二十四日释放了蒲殿俊、罗纶等人,并且待为上宾,意欲依靠他们的义,并抵制端方。
随后,赵尔丰决定将四川政权交给咨议局。

十月二日(11月22日),他委派署布政使尹良等为代表,与蒲殿俊等人议订了“四川独立条约”,规定四川行政权交咨议局议长蒲殿俊掌握;赵尔丰仍赴川边办理边务,所需经费由四川省负责;四川独立后,赵尔丰暂留成都,以便遇事商量;军队交原十七镇统制朱庆澜指挥。
十月七日(11月27日),赵尔丰正式宣告四川地方自治,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
蒲殿俊、朱庆澜分任军政府正副都督,十月十八日(12月8日),蒲、朱在阅兵时,军队哗变,蒲、朱逃走,原陆军小学堂总办尹昌衡平定变乱,被推为都督。

五、人亡政息

当军队哗变时,赵尔丰应部分绅士请求,张贴布告安定军心,事后人们怀疑哗变系赵尔丰所鼓动,赵尔丰就发表文告为自己辩诬,结果人们更怀疑他,十一月三日(12月22日),尹昌衡派兵包围旧督署,诱捕赵尔丰,宣布罪状后杀掉,终年六十五岁。

作家阿来在《瞻对》第246页写道:

从川边藏区来说,随着清王朝覆灭,赵尔丰们的藏区新政也就人亡政息,种种社会改良刚刚初显效果便烟消云散。
赵尔丰回任四川总督前,推荐自己得力助手傅华封继任川滇边务大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密电傅华封率边军三营驰援成都。
傅率部到达雅州,被新军彭光烈部击溃,傅被俘解成都听处。
当局劝降,傅华封不从。
监禁期间,写成《西康建省记》一书,记述清末康区各地改土归流经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情风俗等史实较详。
留在藏区金沙江两岸的边军,也都易帜拥护革命,推顾占文为临时督军,驻巴塘。
并将边军改为三标,分驻察木多、德格和江卡。
攻势改为守势,各据其地,任务也不再是声援西藏,防御英国图谋西藏,而改为防备藏军进攻了。

接下来,先是数年前被赵尔丰大兵镇伏的乡城变乱,当地武装占据乡城后,又攻陷了里塘等地。
刚被废除不到一年的明正土司聚兵于川藏大道上的河口,也就是今天康定和理塘之间的雅江县。
道孚灵雀寺喇嘛拘押设治委员,整个康区陷人大乱。
不久前才被赵尔丰废掉的土司们趁民国初年内地军间频繁的内战,驱逐汉官,自行恢复各家对于原来属地属民的统治。
金沙江以东赵尔丰所设波密等十余县,也相继被藏军攻陷。

这就是川边地区的民国元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