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历时8个月,全区11家液化气站合并成立了“襄阳火神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神公司”),并对消防安全问题、液化气瓶运输管理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整改。
01
从分散经营到集中管理

在前期调查摸排中,检察官了解到,襄州区共有11家液化气站点,覆盖了全区约15万用户,年用气量约1万吨,液化气瓶近20万个。经营方式多以个体、私营为主,部分液化气站存在充装、运输、维修等环节记录不详细不规范,消防设施简陋,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欠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液化石油气钢瓶未粘贴警示标签等隐患问题。
△检察官对液化气站进行安全检查
“究其根本,液化气站种种不规范现象源于经营混乱、责任分散,导致监管存在盲区。”为此,该院向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书,建议对全区液化气站点进行优化与整合,实现系统化管理,同时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实现液化气瓶全产业链“可视化追溯”。
2023年7月,区应急管理局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复,表示已对涉隐患站点进行关停整改,同时与辖区11家液化气企业沟通协调后达成共识,共同出资成立“火神公司”,负责全区液化气经营管理与配送业务。
02
从隐患重重到井井有条
“没想到小小的液化气瓶也有‘身份证二维码’了,扫一下就能看到气瓶的生产日期、使用年限、气体来源,用起来放心多了!
”2023年11月,襄州区检察院开展液化气站安全整改“回头看”时,正在购气的居民对检察官说道。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液化气充装站距居民生活区最近的安全距离也应该保持在45米之外,之前有的液化气站距居民区仅一墙之隔,安全距离远远不足。”办案检察官介绍,此前11家液化气站不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设施简陋、消防沙板结、充装间过近等消防隐患问题,同时还因为经营分散,难以监管,导致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检修、过期、报废等情况不明。
△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整改
检察机关随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单位督促企业对上述问题全面整改、严肃问责。目前,11家液化气站中有3家经整改验收后予以保留,其余8家改为配送站。同时,“火神公司”还依托燃气配送管理软件,对液化气瓶瓶身赋二维码,通过GPS 跟踪、扫码追溯信息的方式,形成对气瓶充装、储存、运输、销售全程跟踪与实时监测。
办案检察官还与行政执法人员一道,对该公司的配送队伍、危货运瓶车及消防整改情况进行了实地核验,确保安全隐患“清零”。
近年来,襄州区检察院将预防性公益诉讼作为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重要措施,围绕“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有效促进源头治理。通过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职,推动液化气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对液化气站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系统整改,拧紧“安全阀”,守护“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