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达叔:修理机械相机的艺术家(相机修理机械镜头两人)

内地朋友来香港,总有些奇葩的诉求。
这天,小豆豆的任务就是陪一位北京来的相机玩家寻找“达叔”——一位在两岸三地机械相机圈内赫赫有名的修理大师。

“为什么修个镜头也非得来香港啊?”“这枚老镜头很珍贵,不敢冒险交给信不过的人。
达叔在网上很有名,我想让他帮我看看。

中环士丹利街,登宝大厦,17层(后来搬到14层),就是这儿了——斌达相机修理公司。
所谓“斌达”,是两位修理大师——李祖斌和李祖达两兄弟的简称,遗憾的是斌叔早些年已过世。

香港达叔:修理机械相机的艺术家(相机修理机械镜头两人)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斌达”到底有多出色?与他们相熟的色影网友“禄徕客”是这样介绍的:

“两人40多年前来港。
在举国关禁森严的年代,两人经历了战后机械相机最辉煌时代的洗礼。
当时两人年富力强,聪颖勤奋,特别是1965-1990这25年,他们对机械摄影系统维修的造诣,趋近炉火纯青的境界。
经达叔修理的相机不计其数,仅徕卡就逾6000多台。
机身,镜头的任何手脚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北美及亚太地区不少重量级收藏家都与斌叔和达叔有深交。
内地一些收藏家的名贵器材,也指明要斌达保养。

开门的正是达叔本人。
这位看上去约六旬的老人个头挺高,轻微驼背。
他文弱、消瘦、谦逊、面善,散发着阅历与品味酿造出的淡然。
达叔一侧身,说,请进。

好家伙!
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
一屋子的宝贝啊!
工作台上摆满了修理工具和贴着黄色标签的(即人们送来维修的)古典相机和镜头。
四周玻璃橱柜里摆放着的,则是达叔个人收藏的珍贵相机和镜头。
都是古董级的宝贝啊!
好几个书架上摆放着一摞摞的唱片和光碟——都是交响乐。
抬头看,从屋顶齐刷刷地吊挂着几十把小提琴。

傻呆呆欣赏五分钟,才醒过闷儿来跟达叔交流。
达叔很内向,我们问一句,他才答一句,不多说半句。
我问达叔是不是喜欢交响乐和小提琴,他只是含蓄地认可。
实际上,达叔是小提琴高手,也是著名的提琴鉴赏家。
而过世的斌叔则文章堪称一绝。
禄徕客说:“以他们两人的文学和艺术功底,完全可以成为文学家和音乐家,但他们选择了修相机当职业——一个他们看来未必雕虫小技的职业。

达叔说,朋友带来的两个镜头都能修。
听闻朋友是来香港旅行的,还破例安排他在旅行结束前一天来取(达叔的活儿很多,放在他这儿修的宝贝一般都要一个半月以后才能取)。

取货日期终于到了。
朋友拿到镜头后上下翻看,原本有霉斑和油渍的老镜头通透如新,不禁高呼“艺术品”!

对达叔建立了信任后,朋友便隔三差五把他的“宝贝”辗转从北京运到香港,托我作为“人肉快递”送到达叔那里修。

对于这项任务,小豆豆乐此不疲。
那迷人的机械和艺术世界,达叔踏实、勤奋、低调的人格魅力,仿佛具有磁石般的魔力。

跑得次数多了,却也没什么机会同达叔多说上几句话。
他每次收完货,告诉我取货日期,开完票,就又埋下头,沉浸到自己的美好世界。
他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全神贯注地摆弄那些老古董。
拆解,维修,清理,组装。
网友说,机器在他手里翻飞,前后左右,起承转合,丝毫无一个多余动作。

再后来,我帮朋友找到一位北京的机械相机修理高手,同样技艺精湛。
朋友说,北京这位师傅虽然手艺好,但是工作室很杂乱,没有达叔那样的格调。

一年多的“人肉快递”任务结束,没有理由去讨扰达叔了,我也有点失落。
像他这样技艺精湛又通晓艺术的修理大师,简直就是“上苍为那些古典名机名镜而定造的师傅”。

网友老窖说,达叔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儒雅的谈吐和精湛的技艺,也不是收拾得一尘不染的小提琴和工作室,而是那份恬淡的心情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像达叔这样的人物,真的不多了。

一年多没见到达叔了,希望他一切安好,祝愿他身体健康!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了解香港真实的社会生活。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