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这条男孩大骂服务员的视频火了!
事情发生在北京一家书店里

男孩在店内跟外教学英语
朗读得特别大声
并已经持续一两个小时了
期间,其他顾客都在安静地看书
店员上前善意提醒
却被男孩指着鼻子骂:
“你管我?
我抽你,信不信!
投诉你!
”
而店员始终面带微笑:
“你声音太大打扰到其他顾客,
所以请小声一点。”
一位疑似男孩家长的女士
站在旁边没有任何道歉举动
只是一边反复强调着:
“他还只是个孩子”
一边伸手搂住男孩:
“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
网友怒了:
读再多书有什么用!
更有网友直言:
这孩子一看就是缺乏家教!
还有网友表示:
品德缺位,未来堪忧!
孩子犯了错
常常被“护犊子”的家长以
“他还只是个孩子”的说辞
搪塞过去
“只是个孩子”暗藏的潜台词是
孩子年纪小不懂事
犯了错理应被原谅
大人哪能跟孩子一般见识
若谁被孩子“无意”地冒犯了
就该忍忍忍
但是
“年纪小,不懂事”
就应该是任性妄为
不承担后果的理由吗?
1
干出这些事的也都“只是个孩子”
熊孩子指认现场
就在几天前
江西吉安的某稻虾共养基地
即将上市的数千斤小龙虾
突然被全部被毒死
预估损失达六万余元
警方破案后发现
买毒、投毒的只是两个不满十四岁的孩子问其原因答曰:学校放假,闲来无聊
2014年8月
贵阳某楼施工
一位工人的安全绳突然被割断
他不得不单手握绳
吊挂在8楼空中长达40多分钟
命悬一线
等待救援
而割断工人用来保命的绳索的
是一个10岁的孩子问其原因答曰:楼外施工,太吵
2014年6月
江苏江阴
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
被从24层楼天台扔下的砖块
击中头部
当场死亡
断送这位准新娘性命的
是两名8岁的二年级小学生
面对法律的制裁
双方家长依然认为
孩子还小,不懂事
是物业公司
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应承担主要过错
投毒、割断安全绳
葬送鲜活的生命
......
罔顾他人劳动成果
漠视他人生命安全
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果的
就是这些“熊孩子”
永远不要低估“熊孩子”的破坏力
每个“熊孩子”背后
都有着“熊家长”
孩子“熊”的程度
往往也揭示着
一个家庭“教养”的底线
只“养”不“教”
对孩子而言
是非常危险的
2
31岁被行拘的他依然“只是个孩子”
诚然
日常生活中
人们与“熊孩子”的“遭遇战”
大多只是一些“小事”:
列车上的尖叫与哭闹
餐厅里的随意奔跑
还有电影院里的
踢靠背、喧闹和嬉笑
......
某些家长对孩子这些
小处不规矩、不礼貌的行为
不以为意
就算被提醒
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
就轻轻带过
小错讲宽容,大错求原谅把“年纪小”作为轻易获取谅解的借口不辨是非,溺爱纵容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龄巨婴”
今年四月
31岁的陈某
因使用伪造的驾驶证被交警查获
被处以罚款5000元
行政拘留15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因为心疼孩子受到处罚
陈某父母
竟歇斯底里地对警察喊:
“你们太过分了!
他还是个孩子,才31岁!
你们为什么罚那么重?”
在陈某父母的眼中
儿子一直都是没有长大的孩子
但法律并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不成熟
就减免他应受的惩罚
这个“31岁的孩子”
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孩子还小
但总会长大
父母没有给孩子上好的课
社会与法律
终究会给他“补上”
3
他们“只是个孩子”但他们也是可爱的“小天使”
个头还不及门把手高
甚至一只手还拎着东西
这个5岁的男孩却使出吃奶的劲儿
为别人扶住沉重的弹簧门
与人方便
为他人着想
这样的“小绅士”,真帅!
一只小猫困在屋檐雨棚上
踱步哀嚎,不敢跳下
两个小学生决定用雨伞接住它
当小猫被成功解救的那一刻
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你们珍视世间每一条生命的样子
像极了天使!
这几张图片
曾经感动过无数网友
大家被这些孩子感动的同时
也为培养出如此善良孩子的家长点赞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人人会背的《三字经》
早已说明这个道理:
孩子就是那璞玉
究竟能打磨出什么样的“成品”
决定权往往在家长手里
孩子的教养里 一定藏着父母的修养
4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有一句话叫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这句话
说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父母的素质
决定孩子的未来
2017年11月
在武汉某小区的电梯里
出现了两封道歉信
是一对父子分别写下的
父亲得知儿子调皮
乱按电梯楼层
给邻居的生活带来不便
要求儿子改正并道歉
父亲说:
“爸爸没把你教育好,
也有责任,我们一起写。”
父亲以身作则
为孩子教授了
生动的一课
2018年11月
在山东淄博
9岁的儿子骑车撞坏他人车灯
妈妈席地而坐
主动给车主留下字条
“我也是小区住户,
请您放心!
”
母亲的言传身教
让孩子懂得了
责任与担当
2019年1月
在北京地铁上
一位妈妈怀里搂着熟睡的孩子
担心鞋子弄脏座位
妈妈把背包垫在了孩子脚下
家长的一言一行
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日积月累
就形成了孩子的“教养”
孩子就像小树
只有及时纠偏
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确实难免犯错
但一味地“宽容”和“忍让”
并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借孩子犯错的机会
教会孩子明辨是非
培养规矩意识、责任意识
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
别再拿“他还只是个孩子”说事了
面对“熊孩子”
该说的
一定要说!
该管的
一定得管!
来源:新华网(ID:newsxinhua),综合人民日报、北京时间、梨视频、扬子、顺德交警、楚天都市报、宜昌文明网、新浪微博等
本期编辑:崔鹏、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