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街心广场重新开放  30多棵老树回家了 110岁的大树回家带回的是城市的记忆

110岁大树回家了

6日清早,一场夏雨给徐州带来了几丝凉意,彭城广场上新栽种的植被透出浓浓绿意。
在广场禹鼎东侧,一棵粗壮的木瓜树前,吸引了多名市民驻足拍照。
该树枝干虬劲,斑驳的树皮上刻画着岁月的痕迹。

“这棵木瓜树经过考证,已经110岁了”。
彭城广场复绿工程负责人王荣告诉,这棵木瓜树原本就是广场的“原住民”,2015年因建设需要,搬迁到郊外的吕梁苗圃“寄养”,今年3月份,随着广场复绿工程推进,该大树终于“回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木瓜树上,还挂上了它的身份证,它的离期和归期都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获知。

徐州街心广场重新开放  30多棵老树回家了 110岁的大树回家带回的是城市的记忆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树“回家”,最高兴的还是市民。
刘女士是当天一早来到广场游玩的,她告诉,彭城广场是徐州人心目中最古老的街心公园。
公园四周代表着徐州的繁华,而广场就像一处茶社,让人在喧闹中得到休憩。
刘女士表示,她得知新开放的广场上,很多都是原来的大树,更让她有种老友重逢的喜悦。

了解到,此次回迁的大树共有30余棵,包括榔榆、丛生乌桕、朴树等大乔木20棵左右,还有大约10棵木本石楠等中层长绿树种,树龄最大的110岁。

大树“回家”,带回的是城市的记忆

据了解,彭城广场始建于1988年,其间多次翻新。
2018年,因地铁建设等原因,广场封闭施工。
4年之后,随着广场重新开放,它再次以崭新的面容示人。

“新开放的彭城广场又一次大变样了”,徐州市住建局园林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场商圈旁增添了苏北地区第一高楼——苏宁广场,南侧新建了地铁彭城广场站,四周的商业综合体也在不断焕新。
“上百年的木瓜树、成荫的石榴树,它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迁。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很多人并不了解,大树回迁并不容易。
徐州市住建局园林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决定将部分大树回迁,相关部门也是作了充分的论证。
“本来广场上树龄最高的是两棵分别为180多岁、130多岁的木瓜树,但是根据它们目前的‘身体状况’,我们还是决定暂时仍旧在徐州市植物园养护”。

该负责人表示,这些木瓜树都是20多年前从居民院中移栽过来的,属于徐州市古树名木。
为了避免反复移植对树木造成伤害,每一棵被选为可以回迁的大树,都要经过专家鉴定。
很多石榴树及其它老树,因为移植过程中经过大幅修剪,景观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目前仍然在苗圃“寄养”。

“大树回迁,可能成本要高于重新选树种植,但是我们希望尽量让这些广场的‘原住民’们‘回家’,给市民们带回更多的城市记忆。

“回家”的大树下,还藏着“生态密码”

雨后的彭城广场,各种树木、花草郁郁葱葱。
工作人员在现场给它们输液,补充营养。
彭城广场复绿工程负责人王荣指着几排高大的银杏树告诉,“这些大树底下藏着‘黑科技’。
”王荣表示,广场银杏树根部全都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干树皮,一方面能够防止土壤裸露、流失,一方面又有良好的透气性,让大树尽情呼吸。
更令人惊奇的是,每棵树下都有两根直径约10厘米的塑料管埋入地下,大雨过后,工人就会通过这两根管道给银杏树排水。
“这些银杏树刚栽种不久,根扎得还不深、不牢固,积水过多可能会导致沤根,所以只要下大雨就得排水。

了解到,彭城广场生态景观作为城市“绿心”,面积并不大,但如今是“五脏俱全”,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广场西侧建有一个约30平方米小型雨水花园,用于汇聚广场地面雨水,准备种植再丽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补给景观用水,体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据生态环境部门测算,彭城广场4.5公顷的绿化区,一年可以吸收1000多吨二氧化碳。
它与快哉亭公园互相呼应,在市中心形成一南一北两片“绿肺”,为城市提“颜值”增“气质”,让人们惬意呼吸。

扬子 马志亚 通讯员 吴云 周杰 文摄

校对 李海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