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创建70年是怎样跨越腾飞的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ShanghaiUrbanConstructionVocationalCollege),简称“上城院”,创建于1956年,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市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085工程”、首批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和上海一流专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和建设部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上海市“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上海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理事长单位和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长三角地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联盟等组织成员单位,是以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技术技能型高校。

草创奠基

•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学院创建70年是怎样跨越腾飞的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新中国诞生后,上海这个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城市上海市总工会随之宣告成立。
中共上海市委第三副书记刘长胜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陈毅市长欣然命笔,为上海市总工会题名。
上海市总工会刚刚成立,各级工会组织陆续组建,急需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组织能力的工会干部。
为了加快工会干部的培养,1951年3月28日上海市总工会第一届第五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决定建立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在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于1951年五卅运动纪念日正式成立。
首任校长由时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刘长胜兼任。
校址设于威海卫路696号。
工会干部学校副校长王关昶、金绍朱兼任。
工作人员为64人(其中干部43人)。
学员人数达400余人。
1952年2月,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钟民同志任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兼任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副校长金绍朱兼任,另设有傅一夫、许德良两位副校长。

上海工会干部学校成立后,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制定了“为党的中心任务,多培训,快培训”的办学方针。
结合恢复经济、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民主改革运动和工会组织建设的需要,举办基层工会主席短训班、三反队员、五反高级职员等培训班,培训总人数达5017名;指导各区工会开展业余培训,受训人员达106614人次。

1954年3月,经市委办公厅批准,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与华东工会干部学校合并,并在瑞金二路450号设立二部。
两校合并后,工作人员增至125人,其中干部为94人;学员人数1850人。
1955年,上海市总工会于漕宝路120号建造的干校新校舍竣工,新校舍占地18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大楼一幢,办公大楼一幢,图书馆、阅览室,大礼堂一座、中型礼堂二座,学生宿舍四幢,八幢教职工宿舍小楼,健身房、足球场、篮球场等设施。
新校使用后,将威海卫路校舍改为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二部。

1955年3月,上海工会干部学校随着上海市总工会更名为“上海市工会联合会干部学校”,此校名直到1964年重建时恢复为“上海市总工会干校”。

1958年,上海市总工会经过内部整风,实施机构精简。
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于当年12月移交给上海化工专科学校。

1963年,市委党校以及团校相继恢复。
经上海市委批准,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于1964年5月重新建立。
定址为闵行工人俱乐部,闵行新华路27号。
重建的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经市委组织部、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核编为40名。

1965年6月,全体教职工奉派到工厂、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停止。

1978年,上海市总工会恢复工作。
1980年12月,上海市总工会党组决定,恢复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学校借用杨浦区劳动公园十一间房子作为临时办学用房。
任命黄杰同志为负责人。

1981年3月16日,上海市总工会干部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任命黄杰同志为党支部书记,何瑛同志为副书记。

1983年8月,工会干部学校设在上海市总工会机关本部的二楼。
1980年至1984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16期,培训工会干部2136人。
还开办了各类中等文化教育补习班。

•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1956年7月,由于生产建设的发展,和培养技术干部的需要,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自来水公司、上海市给排水设计院、上海煤矿设计院等五家单位发起,并有造纸设计院上海分院、上海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建筑工程局、上海水利发电设计院、上海钢铁公司和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六家单位共同参与筹备创立上海市土木建筑夜大学。
同年7月26日,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第六办公室领导下,上海市土木建筑夜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学校办公地点择定外滩26号三楼,并决定于9月招生考试结束,10月7日正式开学,上课地点借用人民银行干部学校(外滩24号)教室,普通化学和物理实验课借用普光中学(香港路分部)。
筹备期间,由筹建单位各出自300元作为开学经费。

1956年11月,学院经上海市高教局转报中央高教部正式批准备案,并按指示将校名“上海土木建筑夜大学改称‘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

1957年3月,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第十次市长会议决定同意学院的办学方针和计划纲要,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
自此,学院作为一所独立业余高等学校,同时也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土建专业类型的业余大学。

学院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卫生工程、道路与桥梁、河川结构和水电站的水工建筑等五个专业,招收新生250名(各专业50名),学制六年(相当于普通大学本科四年制水平)。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需要,精简课程,缩短学制,部分专业从六年改为五年,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与工民建专业合并为建筑工程专业(后又分为建筑结构专业和建设设计专业),道路桥梁专业与卫生工程专业合并为市政工程专业(后改为给排水专业),河川结构和水电站的水工建筑专业停办。

1960年秋季,连同预备班学院学生人数达1067人,设12个班级和两个讲座班(工程数学及地基基础),学生分别来自151个单位。

1961年8月,首届50名毕业生答辩成绩优秀,29日《文汇报》头版、《解放日报》第二版登载文章加以肯定。

1962年,学院有教职员工25人,包括教员14人(其中高工2人,讲师2人),行政人员10人,兼任教员22人,开办七年间共有2280名学生就读。

1962年7月,因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上海市委基本建设委员会决定停办学院,学院教职员工由上级组织另行分配工作,学院资产由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财政局接收,尚未毕业的学生分别转入同济大学函授部相近专业继续学习。

1962年11月26日,学院正式停闭。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1960年3月,经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技工学校,开设车工、钳工、电工和焊接工等专业,并于1965年5月起开设土建施工、机械修理专业,实行半工半读。

1960年,经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上海市建筑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61年,上海市建筑工程局技工学校、上海市建筑工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建筑工业学校。

1961年,上海市隧道工程学校(营造专业)并入上海建筑工业学校。

1961年,上海建筑工业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干部学校。

1968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建筑管理学校创建。

1970年,上海市建筑工程局干部学校升格为上海市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9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七·二一工人大学更名为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机械专业,开展全日制中等专业教育。

1990年,学校增设建筑装潢专业。
学校在校生规模由创办初期1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

1993年,上海市建筑管理学校并入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

继往开来

•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会组织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满足广大工会干部学习文化知识,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需要。
1983年6月5日,上海市总工会决定新建工会干部学校。

1985年3月23日,经市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学校改名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院座落于吉林路2号,劳动公园内,校园占地2.3亩。
学院具备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资质。
原中共中央第八届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为学院题写了校名。

1985年,首届招生成人大专全脱产学生136人。

1985年9月2日,学院于上海市总工会六楼礼堂举行了“上海工会干部学院首届工会干部班开学典礼。

1986年11月23日,学院举行了吉林路二号落成典礼。
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的吴邦国到会祝贺并与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总工会主席、上海市总工会部学校第二任校长钟民、上海市总工会主席江荣为新院揭牌。
原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张琪出席了庆典活动。

1986年1月,上海市总工会主席江荣兼任学院院长。

1987年1月10日,经市委批准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为副局级单位。

1990年11月,安呈林同志任学院党委书记。

1985年至1995年,学院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学员来自江西、安徽、青海、山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

1989年,学院内部《院刊》改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经国家出版署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

1985年至1995年,学院的科研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编辑出版各类著作39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学院在举办学历教育科研的同时,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同步开展。
1985年至1995年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办38期,联办班67个,培训各类工会干部总数为11259人。

1995年8月,经中共上海市委任命袁觉英同志为院长。
安呈林为党委书记,副院长王文伟,副院长郭欣。
邬秋山同志为副局级调研员。

1997年1月31日,市总工会第63次主席办公会议决定科中大厦移交给学院使用。
学院搬迁至中山北二路1800号,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加快学院的发展,学院提出了“立足工会,成普结合;面向职工,服务社会。
”办学方针。
学院在培训中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讲理论重实践,善研究重前瞻;讲质量重效果,严管理重服务”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工会干部培训特色品牌。

1996年至2004年,开展工会干部培训651期培训人数58167人,各类讲座413场次听讲人数达74014人次。

1996年至2004年,共举办兄弟省市工会培训班63期,培训工会干部7717人。

•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水利学院/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

其他校园建筑

1979年7月,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上海市科协所属土木、建筑、水利三家学会共同发起筹建复办学院,学院名称为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水利学院。

1979年8月,学院进行复办后第一次公开招生,考场设在延庆中学(雁荡路),共设22个试场,报考人数达580人。
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赵祖康先生亲临考场,逐个视察试场。
学院复办后,办公地点设在科学会堂3号楼,租赁建申中学(皋兰路)和上海市科协二号楼部分教室上课。

1980年3月,上海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酝酿,学院由上海市建设委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办学,以市建委为主。

1981年5月,学院划归上海市建委领导,市建委派郭蓉同志等组成领导小组来开展工作。

1982年10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并恢复原校名“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在南昌中学(复兴中路6124号)加盖一层作为教室,学院成立党支部。
同年11月,教育部批准备案。

1984年,新辟第十一中学及育才中学两个教学基地。
同年5月市建设党委批准成立学院党支部,建立支委会。

1985年,青浦分院竣工交付使用,镇宁路450弄75号三楼作为学院设计室,并租借闸北二中、塘沽中学作为临时教学点,开设项目经理、技术引进与设备进口、高层建筑施工、房地产经营开发、建设监理等培训班;

1986年9月,学院成立党总支,同年11月下设3个党支部,有32名党员。

1987年5月,学院受上海市建委委托,经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上海市建筑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办公室”。
同年秋,学院与塘沽路第二小学合建的教学大楼竣工(河南北路301号),成为学院本部和主要教学点,此外,先后在青浦、川沙、南汇、金山、奉献、嘉定等地设立教学点,开设大专层次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设计、给水排水、建筑工业管理、建筑施工等七个专业,并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第二大专。
同时,设职工中专,开设相应大专层次专业。

自复办以来学院开设大专层次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学、给谁排水、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学制3-5年,并设立电大辅导站,干部岗位培训班,职工中专部开设工民建、建筑财会、建筑企业管理等专业,在校学生1400余人,培养496名高级技术人员,270余名中级技术人员。

1992年,学院增设建筑管理专业。

1993年5月,经市建设党委、市建设委员会批准,成立学院董事会,原上海市副市长赵祖康任名誉董事长,市建委书记李春涛为董事长。

•建峰学院

1998年4月,上海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创建于1982年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筹建建峰学院,由世界建筑业百强、国家重点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之一的上海建工集团投资举办。
下设土木工程系、管理系、外语系、电子工程系和公共基础部四系一部。
其筹办期间参加上海市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校名是民办建峰学院,曾开设房屋建筑工程、房地产经济管理、计算机、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法律、室内设计专业招收学历文凭考生。

2002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峰学院正式建校,全称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系经费实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艺术教育系、建筑经济系、环境保护系、外经外贸系、电子工程系、医学护理系、管理系和基础教学部等八系一部。
学院共有32个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民航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和护理等专业。
初步形成了以土木工程为特色,涵盖工、医、商、贸、艺等专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跨越腾飞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足球场

2000年,经市教委批准,招收应届毕业的高中和“三校”学生,首期高职学生262名,开始了高等职业教育。

2001年2月,学院的高职学生全部从中山北二路迁至南翔校区。
并定名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高职分院。
同年招收高职学生594名。

2001年4月,学院又设立了高职川沙校区。

2003年4月4日,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豪视察,听取学院工作和发展规划的汇报。
指出工会教育还应当坚持走发展的道路。

2003年7月,迎来了首届高职学生毕业,学院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活动。

2003年9月,南翔校区搬迁至奉贤中专八字桥路2800号。
同年招收高职学生1295名。
在校高职学生以达到2151名,成高在校生339名。

2003年8月4日,上海市总工会同意扩建,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
同年,上海市建设委员会批复同意扩建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上海工会学院的项目建议书上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4年4月28日,新校区“三通一平”后,打下第一根桩。

2005年3月1日,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转型动员大会》,会议提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做好工作。

2005年8月2日,新院一期工程竣工。
新校区一期工程完成教学楼、教学辅助用房、生活用房等46953平方米,以及运动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一期投入教学设备总值1496.26万元。

2005年9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院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2007年,基础教学部改为系建制,定名为人文艺术系。

2006年9月,基本建设二期工程开工。

2008年8月,基本建设三期工程启动。

2009年12月,一、二、三期工程全部竣工。

2006年4月28日,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党委召开了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暨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第六次党代会。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田径场

1994年6月,上海市业余土木建筑学院与上海市建筑工程职工大学等8所成人高校合并为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学院办学地址确定为虹漕南路123号。

2001年1月,上海市园林学校、上海市园林技工学校归属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

2001年4月,上海市建设职工大学转型为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迁至军工路2360号。

2004年9月,上海市住宅建设学校归属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07年,学院成立上海建设技师学院,为智能楼宇管理师、绿化工、工程测量工、室内装饰设计员、调酒师、高级会展接待员、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等岗位预备技师资格考核和鉴定提供了平台。

2011年8月,上海市园林学校、上海市园林技工学校撤销。

2013年11月,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隶属关系划转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本市党校体制,推进大口党校资源整合”、“优化本市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推进部分行业高校划转至市教委管理”的统一部署,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协调下,市园林学校和市园林技校的人员整编制进入城管学院,原市园林学校的学生划归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上海市建设交通党校与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分离,调整隶属关系。
建设党校划归市委党校,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8月23日正式划归上海市教委管理。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与交通学院、建筑经济与管理学院、园林与环境学院、人文与信息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共开办28个专业。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公寓

2002年,整合集团内的教育卫生资源,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
有宝山、闵行、长宁三个校区,本部设在宝山校区。

2006年年初,上海建工集团将二级甲等、拥有400个床位的上海建工医院划归学院为附属医院。

2010年,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艺术教育系、电子工程系、管理系、外经外贸系、医学护理系和公共基础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实行二级机构,三级管理。

2011年,学院占地面积222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设有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钢结构实训室、园林实训尝建筑经济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区、口岸物流实训室、护理实训室20多个专用教室,以及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
由学院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的建设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集先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建筑面积达6180平方米,工位数达934个。

2014年,学院针对地区、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共有32个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给排水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民航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和护理等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土木工程为特色,涵盖工、医、商、贸、艺等专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高职院校。

茁壮新程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教学楼

2016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的一所隶属于上海市教委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2016年7月1日起,根据上海市群团改革工作安排,承接托管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历教育工作。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学院。
学校有奉贤、杨浦、宝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53亩,总建筑面积41.059万平方米。
位于闵行的上海建筑工程学校是学院的附属中专。
在静安区设有继续教育学院。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近11000人,教职工743人。
学校是上海建筑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教育部和建设部批准的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部一级资质培训单位、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有专业41个。
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95个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设立16个大师工作室,15个劳模育人基地,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371个校外实训基地。

2020年11月6日,发起成立长三角职业院校劳模精神与劳动教育联盟。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S羽宵、沐柒柒312、两串葡萄、一只大头蛇、zhangshm参与编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