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他吐槽学专业,而是张雪峰在
专业推荐中展现的实用主义取向。
比如要不要报学,这个问题,在过去,媒体讨论这个事情是很容易的,谈谈理想主义,谈谈理想,再加点心灵鸡汤就行了。能有亲身案例,那都是实在人了。
过去媒体讨论一个专业的优劣时,是可以很宽泛的去讨论的。
但张雪峰他们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直接拉就业面数据。
今年你们这个专业毕业生多少,对口的行业企业能招多少,就业率能不能好,
再比如医学,直接给你算本科要几年研究生要几年最后有多少机会去当地医院实习,实习又要几年,初期收入多少,一般家庭是否能接受这么久的回报周期。
最后算出来牙医最合算,学期短回报快自己单干开诊所成本低。
那么张雪峰眼里的建筑学是什么样的呢?
报专业运用“实用主义取向“是否可取呢?
01
热词之“张雪峰与高考志愿”
炎热的盛夏里,全国高考志愿录取结果陆续公布。毫无意外张雪峰老师又上热搜了。
©图片截自新浪微博
因为流量的激增,他又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因为一次直播中的“别报……”等言论引得高校教授反驳抨击。这场风波中,绝大多数人还是赞同张雪峰老师的观点。
©图片截自新浪微博
©图片截自新浪微博
张雪峰老师是国内知名高考志愿填报、考研择校的咨询专家。他凭借着风趣幽默的特点,在视频平台上人气火爆。同时,他也打破信息差,向学生和家长传达了很多关于高考的现实问题。
做一个打破隔阂信息差的人,将断层的信息传递给受众群体,这便是意义所在了。但个人建议不是正确答案,需要冷静看待。
02
关于建筑学,众说纷纭
张雪峰怎么说建筑学?
学生家长在连线时询问张老师建筑学还能报吗?它的前景如何?张老师说:
©图片截自张雪峰考研优质讲座
©图片截自张雪峰考研优质讲座
©图片截自张雪峰考研优质讲座
直播中,张老师从行业大环境出发,给出了工作现状的描述性回答。不难分析出,张老师的建议更适用于毕业后需要马上获取薪资的学生群体,充斥着现实主义味道。
熬夜作图、全时段待命、通宵、低薪、能熬夜、抗压能力强……或许你看到这些关键词,还没踏进建筑学院就已经产生了焦虑吧?
上述的关键词其实是各设计专业普遍存在的现状。由此所产生的焦虑很好化解——关键在于能否能找到正确方法去面对,最终克服焦虑。
焦虑的反义词是具体
©图片截自《圆桌派》
©图片截自《圆桌派》
“焦虑的真相是不清晰的欲望和未深思的野心。”
用行动找到方法、路径,从而打破虚幻的焦虑情绪。这个虚空的时代,想象持续发酵,而务实却成了一种向往。
建筑专业的学生们怎么说建筑学?
通过对建筑学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得出一些总结:
01 做好前期调研,认真了解专业课程内容;
02 分清专业学习普遍现状和所谓问题痛点的区别;
03 强大自己的同时,完善多条就业途径;
04 摆正理想和现实的天平。
在信息时代,把握好是非判断能力。期待看到更多放下焦虑,理智分析出的真诚建议。
03
兼听则明,让个性的自己学会找共性
现如今,“xx专业千万别学!
”“毕业即失业”等言论水涨船高。这类言论的日益增多,模糊了尚未踏进大学的学生们分析事物的理智度。
学生群体拥有独特个性,在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找到共性。共性——可以应用于生活工作的具体流程、思维模式等。
有人说张老师的理念是实在的,就像“一份路边能随时买到的盒饭”。他的直白尖锐,打破了一些人对于专业的幻想”,给予了实在的建议。但也存在着“实用主义偏执”等犀利评价。
作为张老师个体输出的主观建议,最终对应着学生群体所选择的结果,正反面结果都由被建议人承担。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处理信息的算力,正确分析信息内涵,做到兼听则明。
总之,每一个专业的选择,需多方权衡,最后做出合适的选择。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不悔选择,发现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