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复工清障队”:一场夺回丢失时间的角力(复工企业口罩时间物流)

吴波扬是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达源汽配公司的总经理。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资金链问题,是公司成立8年来遇到的最大危机。

“本来我都准备好卖掉房产和车子了。
没想到肇庆市‘三复办’得知我们的问题后,银行第二天就上门了解情况,并批了600万的贷款。
这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吴波扬说。

吴波扬的案例并非孤例。
在推动有序复工复产工作过程中,肇庆成立了一支“复工清障队”,全面排查各企业及重点项目的难点问题,并以最快速度帮助协调解决,夺回被疫情耽误的时间。

肇庆“复工清障队”:一场夺回丢失时间的角力(复工企业口罩时间物流)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肇庆“复工清障队”已帮助全市企业解决千余个问题,有效推动复工复产进程。
截至3月7日,肇庆1250家规上工业企业和2748家规下工业企业,复工率均超过了91%。

48个小时出台政策保障物流畅通

“我们有一批进口医用口罩生产设备2月7日要从深圳蛇口进口到肇庆,我们想在最短的时间运抵工厂,快速投入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生产。
”2月6日,一通求助电话打进了肇庆海关。

电话另一头,肇庆市锦晟个人医疗护理用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急得直冒汗:“通关物品包括全自动平面口罩机1台、空压机1台、氨纶丝绳11箱、固定用细铁丝4箱。
按正常流程走,可能得30天,有没有办法缩短这个时间?”

“别急,我们马上帮您沟通解决。
”挂掉电话后,肇庆海关第一时间向广州海关职能部门报告,并与深圳海关隶属蛇口海关等沟通协调,提请对该批应急生产设备开辟“绿色通道”,予以通关便利。

2月7日15:30,仅用时2个小时,这批货物便全部完成了货柜起卸、货物通关验放、货物提离口岸等通关全流程。
次日上午,机器已调试完毕开始试生产。

在复工复产伊始,由于当时防疫的要求,肇庆市不少企业都遇到物流通道受阻的问题。
了解到这一问题,2月12日晚,肇庆市“三复”办决定成立物流保障协调组,从全市层面出台相关指引,为货运物流入肇“扫除障碍”。

“对于复工企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肇庆市发改局副局长范贵裕,被紧急任命为物流保障协调组组长。
当晚,他马上召集了5名工作人员便到市通道办了解情况,初步起草了《关于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物流通畅的通知》。

次日一早,一夜几乎没合眼的范贵裕又会同肇庆市通道办、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海事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研究修改该《通知》文稿,并与市公安局研究货运物流车辆入肇申报APP的升级需求。

2月14日18:00,接到任务后48小时不到,该《通知》出台。
相关APP经过紧急研发测试,也于15日凌晨0点前完成升级,上线运行。

“经过1天时间的政策宣传,2月16日起,全市货运物流迅速回暖。
”范贵裕告诉,“2月20日途径全市100个检疫点(测温点)运输车数量3543辆次,比2月15日大幅增加64.7%。
2月21日后,全市基本没有企业出现货运物流障碍了。

深入一线为企业解决上千个难题

“这些箱子压的我喘不过气来。
经营受损事小,防疫物资的生产跟不上事大。
”2月17日下午,在肇庆市相关部门上门例行检查督导时,肇庆港务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覃允喆向其反映了近日的“苦恼”。

据了解,由于防疫原因,肇庆与临近某市的交通运输被阻断,多日下来三榕港积压大量进口原材料的重柜近3000个。
运输车队由于不知道何时能够出车,只能在港口排上长长的车队。
“港口的运转受到极大的堵塞,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企业的复工复产。
”覃允喆说,当时她的心情可以说用“心急如焚”来形容。

“别担心,我们马上协调解决。
”当晚23:50,问题反映至肇庆市“三复办”,工作人员赵碧仪马上与覃允喆详细对接确认积压货物的物流路线。

“随后,在肇庆市政府分管领导的协调下,我们连夜与某市交通部门协调。
2月18日7:30左右,我们根据协商的内容,向对方提交了《肇庆市三榕港来往某市货运车辆通行指引》。
8:30,对方回复确认,《指引》即时生效,我们便马上通知了企业。
”赵碧仪回忆道。

2月18日9时,满载货柜的货车从三榕港鱼贯而出。
望着积压的货柜一个个减少,覃允喆心花怒放:“从反映问题到问题解决,用时仅半日时间,肇庆市‘三复办’的工作效率太高了。

为全面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肇庆市“三复办”物流保障协调组在2月25日升级为“综合服务组”,同时成立了9个企业复产复工指导组,每日深入一线现场检查,指导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排查并解决问题。

2月27日,高要区金利镇工作人员到达源汽配公司走访时,了解到该司去年底申请的贷款尚未批复,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

“我们帮你协调解决!
”现场,该司总经理吴波扬得到了这样的承诺。
24小时不到,他就迎来了上门办理业务的银行工作人员。

“疫情时期,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困境。
肇庆市‘三复办’和高要区、金利镇的工作人员的主动作为,让我们企业主倍感信心。
”吴波扬说。

此外,肇庆还了建立市县两级的服务热线,每个县(市、区)、管委会还分别建立规上企业复工工作群,市县相关领导、所有规上企业负责人均在微信群中。

“10个企业微信群上,2435名成员可以随时反映问题。
我们安排了专员第一时间记录收集,快速协调解决。
同时,还会有工作人员及时回访,做到事事有落实、有回音。
”范贵裕说。
截至目前,肇庆已为全市企业解决复工问题超过1000个。

全力打好用工“保卫战”

“我们到达河源连平服务区了,乘客正在下车接受检测。
”2月18日16时许,搭载着47名返肇务工人员的2辆粤运大巴车刚停下,司机何伟光马上向肇庆粤运四会汽车站负责人汇报情况。

47名乘客来自江西宁都县和瑞金市,是四会声凯乐器公司员工。
他们是肇庆市为复工企业提供“点对点”包车服务的首批返肇务工人员。
当晚20时15分,在下车登记和检查体温后,员工顺利回到公司。

“我们的海外订单积压了半个月时间,能否加快复工人员回流,尽快达到疫情前的产能,关乎企业生存。
”声凯乐器公司董事长黄志康说。
声凯乐器公司年产30万把专业级吉他,绝大部分订单来自欧美国家。

当时,与声凯乐器公司一样,面临着复工人员返肇难问题的企业不在少数。
摸查到这一问题后,肇庆市“三复办”联合交通部门,发布复工企业“点对点”包车指引。
截至3月6日,全市共派出146车次专车专线大巴,从江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接回复工企业员工1928人。

盘活本地丰富人力资源,也是肇庆打好用工保卫战的重要措施。
肇庆建立东南板块与西北板块结队劳务协作机制,鼓励西北板块富余劳动力向东南板块输送,实现本地劳动力市域内流动。

2月25日,在封开县罗董镇人民广场,年后首场封开、端州劳务协作结对现场招聘会举办。
工作人员一边为求职者进行体温测量和手部消毒清洁,一边维持秩序,减小人群聚集密度。

包吃住、全勤奖、内部培训、带薪假期、员工福利……除了常规的公司福利,各企业的人事专员划着手机屏幕,纷纷向求职者展示各自企业的特色。

“我们空缺620多个岗位,在全线的产线岗位里有11种不同岗位。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冠华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陈焕彬介绍,“这次过来招聘的效果很好,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封开县的年轻人给我的感觉很好,吃苦耐劳,对本地企业有归属感。

而在此之前,肇庆早已启动“24小时网络招聘平台”。
在省紧缺人才招聘平台、肇庆智慧人社APP、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媒介,全天候开展“互联网+就业”线上招聘。
600多家企业共发布超过1.7万个岗位,供需双方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快捷对接面试。

“目前,肇庆市委、市政府正将对接国家和省有关支持政策,谋划一批大项目、大工程,着力稳投资、促消费,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服务企业保障用工,保持今年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线

防护物资生产许可证“当天申请,当天办成”

3月3日傍晚,一批口罩生产设备加急运抵肇庆智康科技有限公司。
工人们加班加点卸载设备,并将早已备好的2吨生产原料从仓库拉出,准备当晚安装调试。
“我们要把政府给我们争取到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早日出成品。
”该公司负责人冯庆光说。

智康科技去年12月入驻位于肇庆高新区的智力儿童文化产业园,本计划生产笔盒、书架、学生学习机等儿童文化科技产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发生后,冯庆光决定响应号召,转型生产口罩、测温枪等防护物资。

说干就干。
冯庆光急忙联系厂家,采购口罩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加快对现有厂房的改造步伐。
与此同时,冯庆光加紧增加公司经营范围,2月21日一天办好营业执照变更。

10天时间不到,厂房陆续完成改造、2吨口罩生产原料到货、员工逐渐到岗,智康科技转型生产防护物资万事俱备,只欠一张防护物资生产许可证。

“我们按照旧模版起草了申请书,并经肇庆高新区经科局、市工信局加盖了意见,但卡在肇庆市市场监管局这一关。
”冯庆光说,如果再按照新模版来弄,需要在肇庆高新区和端州区之间来回跑动,重新走一趟流程。

情急之下,冯庆光与肇庆市“三复办”取得联系,告之相关情况。
在“三复办”协调下,2月28日,正值周六,高新区经科局、肇庆市工信局线上办公,加班加点帮助企业重新审核新模版材料。

拿到审批好的材料后,肇庆市市场监管局连夜帮助企业审核材料。
“当晚10时,市场监管部门还和我们沟通修改材料,成功在当天帮我们完成受理。
”冯庆光说,如果按照流程,办理相关生产许可证,至少需要1个月时间。

拿到生产许可证,意味着只要口罩生产设备一到厂,智康科技就可以马上动工生产。
“设备今天到厂了,我们连夜调试,明天就能开工生产。
”冯庆光说。

当天运抵的只是智康科技首条口罩生产线,按照计划,另外4条生产线相关设备将于3月8至10日运抵。
届时,5条生产线同时开工生产,将日产口罩30万只。

“我们现在已经签订了350万只口罩意向订单。
很多学校、企业获知我们准备生产口罩后,也纷纷和我们联系。
”冯庆光表示,企业早一日投产,就能早一日产生效益,早一日为社会防疫做贡献。

【】余秋亮 刘亮 李志颖

【作者】 余秋亮;刘亮;李志颖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