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领导现场调研交通顽瘴痼疾治理情况
●凝心聚力除“乱象”
至2019年底,慈利县公路通车里程5206公里,通村公路2138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985公里。
建二级客运站3个,三级客运站2个,农村客运站26个,农村招呼站552个,行政村通班车率100%。
车辆保有量达6.35万辆。
在交通日益发达、车辆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一些交通顽瘴痼疾,非法车辆管控薄弱,超限超载屡禁不止,非法营运现象突出,违法驾驶行为普遍,公路桥梁险象环生……
整治交通“乱象”,干部是决定因素。
“交通运输安全一直是全县最揪心、最上心、最用心的一件大事。
自去年11月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的系列部署要求,全面推进交通隐患整治,基本实现了‘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燕说。
战役打响,该县“三个强化”合力抓。
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投入保障、强化绩效考核。
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三个到位”助力推,氛围到位、责任压实到位、督查跟综到位。
“三张清单”严管理,对摸排出的问题实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对标对表,限期整改,逐一销号。
打击非法营运,交通责任上肩。
挂图作战,定目标、定时间、定人员、定标准、定责任。
“一乡一策” “一路一策”“一队一策”。
自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慈利县交通运输系统打击非法营运共出动执法人员4106人次,日常、集中、联合执法累计391次,核查企业193家,发现隐患17处,整改到位率100%,立案调查125件,查扣非法营运车辆120台次。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督导张家塔治超站引导车道建设
●拆出“实际获得感”
乡镇村的违建棚屋多年来都是法外之地,许多小商户在住房门前自行搭建,并延伸到马路上,严重影响了人车安全。
慈利县委县政府组织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精干力量,向违法建设说不。
往日一个个违章的棚屋消失,村镇道路更宽敞,乡镇路边生态面貌发生了质变。
“拆除违章搭建,还路于民,有效缓解道路拥堵,城镇的形象和气质更美好,居民拥有了最实际的获得感,这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的最优成果……”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燕介绍。
慈利县交通运输部门还对存在公路沿线违法建筑及占道堆物进行清理,对151处隐患分线路建立台帐,制定整治方案,并通过县整治办交办给各乡镇限时整改,清理省道S238零溪镇两岔溪村路段沿线风景石。
目前,隐患已全部清理到位。
“借力这次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零溪镇党委政府与村支两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一鼓作气将马路顽疾公路两旁推放的风景石进行治理,给马路减了负……”零溪镇两岔溪村村干部褚小辉说。
体积大,移动困难,耗费人力物力大。
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路政大队租用吊车,雇请人力,帮助占道经营的风景石商人移走两岔溪村公路两旁的风景石。
打击违法搭建、占道堆物及非法种植,该县公路路政大队组织了2轮大规模的集中整治行动,出动执法车辆24台车,铲车1台,执法人员138人次,完成清理非法种植4000余平方米,占道堆物31处,拆除违法棚建3处,拆除非公路标志标牌4块,已完成路面堆放物和公路违建整治151处,完成率100%。
运政、路政、交警联合查处非法营运
●严管源头除隐患
“控制不住源头,仅靠路面执法,治标不治本。
源头治理中我们始终把‘属地管理’放在首位。
今年计划将16家货物源头企业监控视频接入县治超信息平台。
通过在每家企业设置3个摄像头,基本做到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企业货物装载出厂(场)情况,从源头上对超载进行治理,为全面推行科技治超打下基础……”慈利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副主任唐岗告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市场繁荣,碎石、稀土矿等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过境慈利的运载货车日益增加,每天过境货车高峰期达到300余辆。
6月30日,一辆外县两轴大货车进入慈利县后溪峪治超站,车辆超载80%。
司机拒不承认,还撂出一句很话:“今天不让老子走,我就把车堵在你们站大门口”。
“必须严厉打击,决不能退缩”。
司机见执法人员真刀真枪,败下阵来,接受了处罚。
“任务重、责任大、危险大,治超一线工作人员每天除了高强度工作,还要面对随时而来的威胁,还有如何顶住利益的诱惑!
”该县公路路政大队大队长王平对治超带来的挑战深有感受。
“曾有司机一个月违规超载6次!
反复查,反复超载!
”慈利县张家塔治超站工作人员回忆。
治超站24小时不离人,每天都是三班倒。
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驾驶员,有暴力抗法的,有恐吓威胁的,更有人身攻击的。
各种矛盾及冲突就像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每一位治超执法人员的安全。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超限超载是慈利县路政部门重点整治的顽疾。
以往治超,总是路政一家单枪匹马上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顽瘴痼疾整治行动,交通、公路、交警、城管多部门联合作战,效果非常好……”慈利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斌介绍。
铁腕治超,慈利县交通运输部门以专项工作组为主线,压实各级治超责任:以5支流动治超中队为覆盖,对全县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的治超布下了天罗地网。
自3月底以来,慈利县治超办组织路政、交警、运政等执法队伍,在苗市、杨柳铺、东岳观、江垭、龙潭河等乡镇配合下,通过“上山下乡治、走村入企治”的治超方式,共处理涉超车辆327台,引导至站点行政处罚108台,将超限超载现象消除在源头。
特别是查处了“百吨王”和大巴司机夜间疲劳驾驶案件在全县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慈利县交通运输部门借助科技,新安装了两套不停车检测系统,发挥了非现场执法震慑作用。
今年来,自动检测过往涉超车辆77433台,立案查处148台,处罚62台,并全天候开通了举报热线,坚持24小时登记并及时交办。
今年以来,共接到20多个群众举报电话,都能在第一时间安排路面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处置到位。
运政执法人员检查客运车辆
●为路桥上“保险”
“以前开车运货出门,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现在路边新建的护栏有好几公里长,我们爬坡、错车安心多了。
”自从高桥镇材树村的防护措施装好后,该村货车司机觉得路边的安全防护最让他们安心。
过去,慈利山高路窄,防护少。
如今,行驶在慈利县乡村道路上,示警桩、波形防撞钢护栏、警示语标牌、路口黄闪灯,让山区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
按省市最新要求,慈利县共计需处治的公路事故风险突出路段隐患点段430处,其中国省干线5处,农村公路425处。
随后,慈利县对其进行了详细调查,分类建立台帐,制定方案进行整改。
截至目前,5处国省干线已完成整治,结合农村公路实际,剩余隐患点段实施临时安全措施,设置固定警示标识标牌,已全部完成。
三分建,七分养。
对域内危桥项目摸排,采取维修加固、设置警示标志标牌、限高限载设施的措施外,该县交通运输部门又组织桥梁工程师对境内桥梁进行了隐患程度评估,就像医生给病人体检一样,不忽略每个细节。
尽管财政资金困难,县政府同意杉木桥镇清水桥、二坊坪镇长春桥、零溪镇龙珠桥实施拆除重建工程,力争今年底完成施工。
截至目前,通津铺胜利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已完工通车,许家坊桥、江垭溇水大桥已限高限载,完善了雷雨垭等12道隧道的交安设施。
“交通顽瘴痼疾具有长期性、多发性、复杂性等特点,解决交通顽瘴痼疾,不仅要从宏观层面加强源头管控、推进制度化建设,也需要在细微处着手,从更高效、更智能、更便捷的具体层面探求‘智理’答案。
下一步,我们将‘科学、严谨、全面’利用大数据,‘智理’交通顽瘴痼疾,让慈利人民路畅车安奔小康……”慈利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海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