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构建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养老服务老年人医院新模式)

试点先行

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

位于魏桥镇的魏桥阳光佳苑养老服务中心,是邹平首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目前已入住老人103名。
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董艳芝告诉,她在这里既能养老又能看病,平时就和同龄人聊聊天、打打扑克,还有专业医务人员照顾,孩子们也放心,她挺满意。

邹平构建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养老服务老年人医院新模式) 建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养老服务中心,不但环境优美,衣食无忧,老人们的健康也有充分保障。
10月15日,正在魏桥阳光佳苑养老服务中心值班的邹平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维琦介绍,市中心医院与魏桥阳光佳苑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延伸设立老年医学科。
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房屋及水、电、暖、信息等基础设施,医院配备医师4人、护士3人、康复治疗师2人,设有独立的药房、病房、治疗室、康复室,并配备抢救车、吸痰器、多功能治疗仪等设备,有专线与中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
同时医院为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对患有急、危、重症的老年人提供无障碍转诊服务,让老人在这里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安度幸福晚年。

为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今年,邹平市中医院还启动了安宁疗护中心建设,根据《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工作指南》关于安宁疗护服务的设置要求,投资600余万元,设置床位100张、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安宁疗护中心改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因地制宜

推进多路径服务融合发展

医养结合,即把老年人所需要的健康服务引入养老机构,主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让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邹平市作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去解难题、出实招、谋实策,工作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机结合,初步建立起了机构医养结合的四种模式。
除了邹平市中心医院与魏桥阳光佳苑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建立老年医学科延伸设立模式,中医院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医中有养”模式,多处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模式外,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积极探索“两院一体”模式。
邹平市黛溪医养公寓有限公司就是这个模式的探索者。

黛溪医养公寓有限公司是黛溪敬老院采取“公办民营”模式与邹平祥盛针灸推拿医院合作成立的,由黛溪养老院提供基础设施,邹平祥盛针灸推拿医院投资300余万元进行装修、购买医疗康复设施设备,负责机构运行管理,2019年8月份投入运行,设置床位120张,由医院的医护人员轮流值班,提供完善可靠的医疗保障,及时解决入住老年人的看病就医需求。
目前公寓已收住老年人90余人。
该公司还于星河上城小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一处,规范的运行得到了周边群众的高度认可。
此外,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的韩店镇福寿安养康复护理中心具备了收住100名老年人的能力,配备有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实现了医疗和养老的有机结合。

智慧养老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去年开始,黄山街道、明集镇与联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试点智慧养老社区建设。
建设中,联通公司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并与老年人签订服务协议,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将医院与老人及其家属这三个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老人舒心、家属放心、医院用心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全国首个医养服务进家平台——山东省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也于去年8月份落地邹平,邹平市人民医院成为第一个入驻该平台的医院。
平台完成电视医院、找医院、找医生、找护理、专家号、买药品、老年大学、美术馆等八大功能模块的开发,并将逐步完成全市县级医院、镇街卫生院、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以及民营医疗机构的平台入驻和互联互通。
市卫生健康局医政药政股股长柴华锋告诉,目前全市19处公立医疗机构均规范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16处基层医疗机构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签约服务包,为居家老人提供“五保障四优先四重点”的居家健康养老服务。
”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的推行,打通了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左明玉 通讯员 耿春梅 发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