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也,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一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无数文人墨客在诗词歌赋中抒发对归隐田园的向往,这种情感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史。本文将围绕“归去也”这一主题,探讨归隐田园的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归隐田园的意义
1.追求精神自由
归隐田园,意味着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精神自由。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生如梦,世事如烟”,因此渴望通过归隐田园来寻求内心的宁静。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归隐田园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2.回归自然
归隐田园,意味着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本真。在繁华的都市中,人们常常被钢筋水泥的森林所包围,远离了自然的怀抱。而归隐田园,可以让人们重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回归自然,有助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传承文化
归隐田园,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传递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因此,归隐田园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二、归隐田园的人生哲理
1.知足常乐
归隐田园,让人们懂得了知足常乐。在田园生活中,人们远离了物质欲望的诱惑,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让人们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平凡的幸福。正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宁静、平淡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2.修身养性
归隐田园,让人们修身养性。在田园生活中,人们可以放下世俗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养。这种修养不仅体现在道德品质上,还体现在艺术创作上。许多文人墨客在归隐田园后,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3.珍惜亲情
归隐田园,让人们更加珍惜亲情。在田园生活中,人们远离了喧嚣,回归了家庭。这时,亲情显得尤为重要。许多文人墨客在归隐田园后,更加关注家庭,关爱亲人。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视。
“归去也”这一主题,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表达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亲情的珍视。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关注内心的修养,追求简单、平淡的生活。正如陶渊明所说:“人生似梦,世事如烟。”让我们在追寻岁月的脚步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回归心灵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