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孙珺 摄
薛正楚在搬运餐食
骑手陈雨

骑手黄洲
庞明坤(左)和同事一起维修水箱
一线保供人员
为做好市民生活必需品的保障,全市商超工作人员、快递和外卖小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保障米、面、粮、油、菜等基本生活商品供应不断货不涨价,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超市店长李远涛
全市小区封闭管理后,需要迅速对接社区,他就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一天接800多个电话,接到手机烫手。
一天接800多个电话
对接社区团购
3月9日中午,中商超市徐东店店长李远涛正在储备肉区域,称重、打包,递给到店自提的社区代购员们。歇下来时,他手里拿着一叠社区以及对接人明细,还在补充调整。
“我们徐东店负责杨园街、徐家棚街、积玉桥街、梨园街、和平街共五个街道77个社区200多个小区。”他说,全市小区封闭管理后,需要迅速对接社区,就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这样,一天接800多个电话,接到手机烫手。“到凌晨一二点仍有电话打进来,我不敢关机,也不能关机。”随后,李远涛带着员工迅速成立了35人的团购组,分成5个小组,每组7人,分别负责一个街道。通过小程序、微信接龙、地推进社区等方式,落地社区订单。
“2月中旬起,实体门店快速变成了‘电商’。”李远涛说,针对线上第三方平台,我们抽调熟悉商品陈列的员工协助线上拣货;成立临时前置仓将畅销单品集中存放,缩短拣货时间,提升分拣效率;开辟集中区域存放分拣好的商品,对应第三方平台编号,骑手拿货就走。拣货组的成员最忙时,他就加入进来,成为“蚂蚁军团”中的一员,一天拣货上千件。门店对接社区以及第三方平台等,日最高接单量共达1.6万单。
眼下,储备肉价格下调,迎来消费高峰,李远涛再次整合队伍,将六成员工投入到储备肉分割、打包、配送中。一天的出货量接近60吨,覆盖约7万家庭,成为武昌片区储备肉供应的主力军。
(长江日报孙珺)
送餐司机薛正楚
每天往返于餐厅和医院之间,薛正楚不仅是送餐员、分餐员、搬运工,也是信息收集员。
一日送四餐
医患吃上“可口”盒饭
凌晨4点起床送餐,晚上10点半送完最后一餐,这是司机薛正楚一个多月来的工作时间表。“每天送晚餐前抓紧在车上补个觉”,薛正楚是武汉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车队队长,疫情期间,他所在的公司负责为雷神山及附近方舱医院的医患人员提供一日四餐。
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体力,团队每天要做四顿饭。“患者送三餐,医护人员要特别加一份夜宵”,薛正楚告诉,在这个特殊时期,医护工作者都是连轴转,“不加一份夜宵,怕他们扛不住”。
最近这几日,薛正楚主要为沌口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送餐。每天往返于餐厅和医院之间,薛正楚不仅是送餐员、分餐员、搬运工,也是信息收集员。
送餐时,薛正楚会询问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菜品的意见,他们想吃什么了,只要跟薛正楚提,他就会及时反馈给公司。“我们想吃酸豆角、酸辣藕丁和酸辣土豆丝”,前不久,来自贵州的医务人员告诉薛正楚,好久没吃“酸”,太馋了,薛正楚赶紧记下。“立马安排”,公司收到反馈信息后,第二天的午餐,大家就吃到了想吃的各种酸味菜。贵州医务人员爱吃酸辣、江苏医务人员口味偏甜,武汉本地医务人员爱吃鱼,这些信息经薛正楚反馈后,送到医院的盒饭有了口味上的差异。
一个多月以来,薛正楚一直未休,公司领导征求他的意见,“要不要休息一两天?”“没事,战疫一日不胜,我一刻不休”,薛正楚说,作为一位43岁的退伍老兵,“虽然脱下了军装,但现在能为一线‘战士’们送餐,心里提着劲儿”。
(长江日报张维纳)
外卖小哥陈雨、黄洲
代买配送,陈雨、黄洲两人垫付了1926元,前后共花2个小时,往返酒店和超市5趟,才将医疗队所需物资全部送完。
垫付近2000元
完成特殊订单
2月12日下午1点半,武汉饿了么骑手陈雨接到一个帮买订单:购买500元的生活用品。可当他跟下单者联系时,对方却告诉他,要买的东西有点多,不止500元。“我们是从江苏来武汉援助的医疗队。12人,想买12份生活用品”。
陈雨第一反应是饿了么平台的帮买最高限额是500元。“这个单接不了,要不然还是取消吧。”陈雨准备回复时又转念一想,疫情当前,他们是来支援武汉渡过难关的外地医疗队。最终他决定:“这个单,我自己来送。”
因为物品数量较多,陈雨无法独立完成订单,向配送经理梁邦彦寻求帮助之后,立马有一个叫黄洲的骑手联系了他。
由于医疗队所在酒店位于高新二路,且附近商店都没有开门,两人一路骑行两三公里到光谷软件园,找到一家中百超市。“这家超市的水果也不多,后来我们又找到光谷理想城的一个水果店才把医疗队要买的水果全买到。”陈雨说。
代买配送,陈雨、黄洲两人垫付了1926元,这大约是一个骑手一周的收入,前后共花2个小时,往返酒店和超市5趟,才将医疗队所需的生活物资全部送完。
“医疗队有12个人,这些生活用品和水果,我们分装了12份,分装的袋子比较多。大概多少个袋子记不清了,估计二三十袋吧。如果不接这个订单,正常情况下,2小时我们可以接到十多份配送订单,收入应该是这个订单的四五倍吧。不过,当时真的没考虑这些,一心只想着是医疗队要用的,一定要买到。”
(长江日报张珺)
水务员工庞明坤
箱体内部空间狭窄,庞明坤和队友进入后只能保持跪或蹲的姿势。庞明坤说:“特殊时期,用水也是大事,修好了就好。”
匍匐身躯趴球形水箱
维修1个多小时
“辛苦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的及时处理我们家真是没法住了!
”3月3日上午,经过紧急抢修,前进五路消防宿舍综合楼的水箱终于不再漫水。
这天上午,武水集团汉口供水部管线所前进维修队接到线报:前进五路消防宿舍综合楼的顶楼,水箱出现大量漫水情况,导致顶楼住户家中开始进水。
水箱漫水,影响住户正常生活,也会带来用水问题,庞明坤随队长梁峰等维修人员立刻前往查勘。现场,一座球形水箱正在不停向外涌水,箱体外无梯子,水箱检修孔很小,人根本无法钻入箱体内。
找不到漏水原因,没法止损,问题会越来越大。顾不上太多,庞明坤和另一名同事徒手爬上球形水箱,通过顶部的小孔把手探入箱体内开始摸索。确认为浮球阀出现故障后,二人立即对浮球阀进行了更换。长达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庞明坤为保持身体平衡,匍匐在球形水箱上,抢修完成后,整个人都僵硬了。
中午回队里小憩,庞明坤和队友接到线报再次出发。这次漏水的水箱位于同庆阁同庆里7号。该处水箱因出现裂缝产生渗漏,由于漏水量大,给顶楼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经研判,维修队决定采取放空水箱内部存水,采用快干水泥从箱体内填补裂缝的方法解决水箱漏水问题。然而箱体内部空间狭窄,高不足1米,庞明坤和队友进入后只能保持跪或蹲的姿势。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箱体内的积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裤。整整1个半小时的抢修下来,庞明坤双脚早已冰凉。
从箱体内出来,庞明坤拉伸了一下腰身:“特殊时期,用水也是大事,修好了就好。”
(长江日报黄师师 通讯员谢铭辉 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