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乡前台村的脱贫术(前台脱贫芡实村民书记)

  核心提示:入伏第一天,还不到凌晨四点,薄荷台乡前台村的村民就在自家的园子里忙活开了。

  “他张嫂,人家稀罕你家的‘贼不偷’,皮厚,起沙,味儿正,还想再要100斤。

  “好嘞,大兄弟,这就摘。

大庆市肇源县薄荷台乡前台村的脱贫术(前台脱贫芡实村民书记)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舅,你再摘50斤老黄瓜,城里人喜欢这个味儿。

  “大外甥,我这就下地摘去!”

  “王书记,你歇歇吧,受累了。

  “没事儿,没事儿。
咱们得抓紧了,运菜车马上到了。

  ……

  一问一答,一说一笑,张罗最欢的张文彬挨家挨户催促着,他有个时髦的称号:张经纪。

  大家口中的“王书记”,大名叫王宪忠,是市里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原来园子里产的菜吃不了、又卖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如今在“王书记”和“张经纪”的撮合下,带着露珠的果蔬直达市民餐桌,百余户村民都有了不菲的收入。

  像这样的忙碌,每一两周都要有一次。

  就这样,“王书记”和工作队员还针对前台村的8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养猪、养羊、养鸡、种植中药,壮大集体经济“兜底”,在前任工作队的基础上,接续打响脱贫攻坚战。

  庭院经济开新花

  54岁的张文彬是前台村的“名人”,因伺候抗美援朝立下战功、瘫痪的老爹,又接着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妈,一直未婚,是有名的孝子。
父母的医疗费耗去了耕种的几亩地收入,他又离不开家外出打工,没有其他收入,贫困如影随形,但张文彬刚强,谢绝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捐助,坚持要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守着家,又能伺候不能自理的老妈,能干点啥呢?去年九月份,赴任前台村第一书记的王宪忠就琢磨,怎么让张文彬和村民们立竿见影挣到钱,有增收,论证来论证去,最后看上了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就决定扶持张文彬当“小村经纪人”。
为此,报社选派专门、开设专门版面,还给张文彬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组建微信群,宣传农家庭院经济作物特色,蘸酱菜、杂粮杂豆、笨鸡蛋、江鱼等,三天两头被报社派去的大货车拉进城里。

  “见效真快,我算了算最近4个月收入,有五千多块。
村里一百余户村民,都有增收。
”7月23日,张文彬乐呵呵地掰着指头和蹲点算收入。

  80岁的王大爷接过话茬说,“小菜园种了好几辈子了,做梦也不敢想能出点钱,现在一年收入千八百块,可是受益了。

  看到儿子有事忙、挣了钱,脸上多了笑容,躺在炕上的老妈心情好多了:“看看吧,屋里安装上了空调,还买了冰柜……想都没想到呀。
儿子,可得好好干呀,别辜负了工作队的帮衬!”

  老妈顿了顿说:“都怪我,拖累了儿子,到现他还打着光棍呢……”

  “泡面书记”

  军人出身的王宪忠,个子不高,面相和善。
自打到前台村驻村扶贫,就没咋回城里的家。

  “有感情了,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正忙着挨家挨户查看小菜园的王宪忠说,前台村原来是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民打官司告状,喝酒闹事,是家常便饭,村里外债就四百多万,是薄荷台乡唯一派驻工作队的村子。

  万事开头难。
刚进村那段时间,难,真难,村民不信任、村两委处于瘫痪状态。
村里就连买煤烧锅炉的钱都没有,长夜漫漫,冷啊,可得挺着;再说了,白天晚上地走访贫困户、琢磨脱贫措施,哪有时间做饭,那就泡方便面对付。

  “不难,派我们来干啥?”王宪忠和队员王鑫龙、张志刚说:“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就是不能给村里添一点负担。

  一连吃了方便面几个月,落下了“病根”,一听方便面三个字,都想吐,偏偏爱人又摔伤了腿,医院等着签字做手术,可王宪忠却守在村里抗击疫情、忙着筛选芡实种子,回不去,爱人只好自己签了字。

  没成想,儿子腰部长了个血瘤,也需要手术,他又因守在芡实园四天四夜排涝,没能赶回来陪儿子。

  “困难期度过去了,现在村里新配了书记,每天唠的嗑、琢磨的事,就是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还还上了十多万饥荒。
”王宪忠说,他自己的事不值得说,两个搭档干的事也不少。

  “老王对我们母子不上心,可他对待村民跟亲戚似地。
”王宪忠的爱人说,为了给村民买一味中药,他几乎跑遍了市内的药店,晚上就着急忙慌往村里返。

  蹲点与王宪忠走在前台村两旁开满鲜花的白色路面上,村民们笑盈盈地和“王书记”打招呼,“就像我们的邻家大哥。
”村民说。

  回村的“耿六子”

  说起回村带动村民致富的事,村民都说“耿六子”,行!

  “耿六子”大名叫耿佰超,从小家境贫寒,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着村邻学木匠,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
从小工干起,打拼到独立门户成立自己的装修队。
干得风生水起,手里有了钱,他却想返乡!

  为啥呢?

  “我看到以刁书记为首的村两委有正事,扶贫工作队的王书记他们几个把我们当亲人,就想帮村里做点事。
”耿佰超说的是前台村去年11月份上任的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刁建业和驻村第一书记王宪忠。

  39岁的刁建业,原在肇源县公安局工作,是肇源县为加强前台村党总支堡垒作用,精挑细选派来的。

  “刁书记刚来村里时,是个190多斤的白胖子,你看现在跟个黑包公似的,体重掉了40多斤,还一身的病。
”耿佰超说,刁书记来村里时间虽然不长,可干事认真、准成、拼命,今年2月末的一天夜里,已经8点多了,正在村口守卫的刁书记浑身冒虚汗、呕吐不止,大家立即把他送到村诊所,一量血压230/160,怀疑脑出血,紧急送到县医院,一查为双侧腔间隙性脑梗塞。

  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刁书记不同意,说肇源出现的第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就出在前台村,他不能不回村呀。
趁着医生不注意,拔掉输液管,拎着一兜子药回到村里,继续坚守卡口。

  “你看看王书记的手,这老茧,春天和我们一起种芡实,把手都磨出血了。
”耿佰超拉起王宪忠的手,给蹲点看,“你说人家一个外地人,都拿我们不见外,我一个前台村人,更该自觉帮帮村民,给他们致富打个样。

  耿佰超没有食言。
村里修文化广场,他开着自己的挖沟机一连干了十来天,填平了大坑、平整了篮球场、竖起二十四孝文化墙,排涝租水泵,能出钱出钱,能出力出力。

  夜幕降临,风吹草动,四野的庄稼沙沙地响,一曲欢快的唢呐声与激越的鼓点,为村里文化广场上扭秧歌的村民伴奏,笑意写满人们的脸颊。

  羊场与芡实园

  “我今年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做梦都不敢想呀。
”35岁的曾宪伟一手拿着存款单、一手拿着贷款单,笑得合不拢嘴。
他说,是城里来的扶贫工作队帮他养猪脱了贫,现在他想找个媳妇,和他一起奔小康。

  “小鸡能出5000多块、小菜园也能出千八百块、18亩地也能收入5700块……医药费大部分能报销,不愁了、不愁了!”62岁的于敬发,脑梗,慢条斯理算收入,脸上挂着笑。

  “是王书记免费给我家送的100多只鸡雏,还给我送来了柿子苗、黄瓜苗。
”见蹲点对园子一角数十棵鲜绿的秧苗疑惑,“这是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我特意种的。
”于敬发呵呵地笑。

  贫困户都将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想的是“兜底”,不返贫,还能为所有村民“分红”。
对此,前台村有效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办起了羊场和种植芡实。

  蹲点来到羊场时,正是午休时间,羊倌李邵国在电脑屏幕前,细心地观察着羊舍里的230多只小尾寒羊。
他移动着鼠标说,自己既是羊倌,又是羊场的股东,羊养好了,繁殖的越多,他的分红也越多。

  “每斤按最低3元出售,亩产200斤,今年预计收入36万元。
”7月24日下午,薄荷台乡党委书记田艳东与蹲点查看芡实长势,算着经济账:“今年是种芡实第二年,一次投入,终身受益。

  芡实,还叫鸡头米、水鸡头、鸡头果等,皆因形状像荷叶,花朵如鸡冠,是一味抢手的中成药原料。

  田艳东说,乡党委的设想是把芡实园打造成假日休闲园,让村民有个游玩好去处,也把城里人引来度假。

  一眼望去,600亩芡实园,碧叶婆娑,映日接天,蛙声阵阵。
薄荷台,满语意味牯牛、角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正与贫困决裂,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