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进行时·人民至上」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探访扶沟大新镇群众安置点(安置大新扶沟群众防汛)

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扶沟县境内的贾鲁河、双洎河等河流出现管涌、裂缝、溢水等状况,部分群众急需转移。
截至目前,扶沟县共有243个行政村整村转移,全县紧急避险转移19.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7万多人(集中安置4.7万人)。
面对突发袭来的水灾,扶沟广大干群用责任、担当和忠诚在洪水浪尖上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防汛救灾的赞歌。
7月27日一大早,扶沟大新镇寺后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师根生上街采购当天的食材。
上午10点,在集中安置点,三五成群腰系围裙的中年妇女有的在剁鸡块、有的在择菜、有的忙着刷锅……从7月24日开始,按照扶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寺后刘村接纳安置韭园镇太尉铺、大王庄两个行政村的270余名转移群众,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

“中午吃烧鸡块、西红柿炒鸡蛋,主食馒头、绿豆汤,零食是酸奶……”师根生说,每天的饭菜由值班人员根据捐赠物品种类提出建议,安置群众代表点餐,自己再根据点餐内容采购补充食材,村干部家属们帮忙打下手,最后由饭店大师傅亲自掌勺。
“这里比家里条件都好!
吃的好,住的也好,住着空调屋,咋会不满意嘞!
”72岁的太尉铺村村民张老汉一个劲的夸奖。
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安排,大新镇负责安置韭园镇40个村的35380名整村转移群众。
为保障群众安全,大新镇设置了包括22个行政村、4所学校、1所乡镇卫生院在内的27个安置点,并紧急成立志愿服务组、食品安全组、卫生防疫组和安全保卫组四支应急安置队伍,采取户户对接安置和集中安置两种形式(户户对接安置指转移群众到大新镇和居民同吃同住),先后集中安置避险群众9000余名。
与寺后刘村室一墙之隔的寺后刘村小学是该村集中安置点。
场地宽敞,水电通畅,物资齐全,村医24小时值守。
孩子们有的在安静做作业,有的在开心玩耍,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下棋。
这里保障设施齐全,给安置人员免除了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党员吴志勇是韭园镇太尉铺村转移安置群众的领队,他说,7月24日上午一到这里,他就发现假期的校园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教室里铺上了地垫,空调、电视一应俱全,村干部新安装了插座、热水器,供群众手机充电,喝热水。
“到自己亲戚家,也只能这样了!
”吴志勇说,自己和67名同伴一直被当地人的真情感动着。
魏娜是大新镇新南村人,几年前,她和丈夫在镇上租房干了一家培训班。
得知大批安置人员进入大新镇后,她主动提供住房供安置人员住宿。
目前,有来自汴岗、练寺、韭园等乡镇300余名群众在此安置。
魏娜还是这300多名人员的临时“家长”。
每天,饭菜到达后,她和志愿者们就投入到紧张工作中,维持秩序、盛菜递馍送汤、搀扶老人……一顿饭下来,大家已是汗流浃背。
新南村党支部书记张艳辉说,全村接收避险群众近400人,50多名村民自发报名参与志愿服务,不少还是大学生。
他们支起大锅生火做饭。
每天由村干部带领志愿者维持秩序,运送饭菜到培训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帮一把,应该的!
”在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请用善良心去看待和对待,能帮一把是一把,善良的人终将被善待…

「防汛救灾进行时·人民至上」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探访扶沟大新镇群众安置点(安置大新扶沟群众防汛)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