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茶的保护与开发不让绿肺在哭泣普洱茶如何走出困局

人在草木间,拨开杂草、荆棘、技叶,驱赶虫子、蚊子,踏着枯技、泥泞、野草、不知名野花,在密林、溪水、陡坡与山沟箐凹中前行。
这是在云南的茶山寻茶跟前它地方不一样的。
没有当地茶农带路,作为一个城里人,满眼都是树木,到处是绿色不知名的植物。
看那里都觉得鲜奇,又好像都是一样的,不知身在何处。

深山老林里的古茶树,在普洱茶不值钱的年代,没人去管它,没人去采它,自然生长,一年又一年,长大、变化,一代又一代,谁也说不清它的来历,谁也不知道它与这片茶园的关系。

2008年之后,山头茶,古树茶已特有的绿色无污染,安全健康走入了大众茶人的茶桌之上。
一山一味,各具特色,引得广大普洱茶爱好者,爬山涉水不远万里,就要寻引那稀少而独有的茶品。
从而近年不断有微小产区的普洱茶不断涌现:以前只是一个易武正山、布朗山就能代表的茶,越来越细化,白茶园、茶王树、铜庆河、天门山、百花潭、薄荷塘…

古树茶的保护与开发不让绿肺在哭泣普洱茶如何走出困局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普洱茶价格不断高涨的大环境中,如何开发利用好云南的古树茶资源也成为当下一大问题。
近年不断死亡的茶王树,南糯山茶王、落水洞茶王。
每一棵古树茶的死亡都会引发社会舆论的谴责,责骂茶商、茶农为了爆利,过度采摘致死。
每一个茶王引得游客不断探访打卡,踩踏古树茶周围的土壤,让土壤结块,树根无法呼吸,也会导致死亡。
就像老班章茶王一样,往年枝繁叶茂,今年也没发芽了,尽显枯萎之态。

云南的古树茶如何保护和开发,一直是个问题,受利益的诱惑。
茶农砍树种茶时有发生,前不久央视爆光的毁树种茶,让人心痛,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是所有普洱茶行业人必须思考的一大问题。

做为绿茶当中的知名茶品“西湖龙井",其实就是台地茶,高产的现代管理茶园。
没有特别强调古树茶,几百年,上千年一样卖得很好。
而普洱茶一直强调古树茶,几百年、上千年,好像离开了古树茶就不会卖茶了。
而古树茶在云南的普洱茶产量中占比很少2%都不到,其实还是现代茶园,也就是业类人士一直不愿意说起的台地茶。
古树茶价格的高高在上,与台地茶相差几十上百倍的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普洱茶的高价格。

普洱茶进入大众市场,也就是短短20年的时间,所以它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产品,其间有许多的弯路。
后发酵越陈越香是其优点,也拉长了一个产品的周期,其间的利益点各不相同,各自站在自身角度发声,让消费者不知听谁的,只好远离了。
如何让消费者回归是个更大的问题,值得思考。

好好的一杯茶,让更多的人喝上才是真理,我是#鸿蒙普洱茶# #老罗说普洱# 欢迎茶友们讨论交流#普洱茶#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