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杭州的“一树树风景”成社交媒体热搜,若要问那道“树景”最美?北山街绝对名列榜前——北山街的浪漫在于整条街上有580多株枝繁叶茂的悬铃木,远远望去,金黄一片像一幅油画一般。未来这些树将全部列入“重点保护”范围。
日前,杭州保护古树名木再次传来好消息,《杭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24年2月1日实施。《管理办法》从政府部门职责、普查与检查制度、养护责任人制度、保护标志与研究开发利用、部门衔接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落实;《管理办法》共29条,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城市绿化范围内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管理这一“小切口”,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确立了多项管理和保护制度。
《管理办法》做了哪些保护上的创新?据介绍,这次立法重点在明确已认定的“古树”相关保护管理办法之上,更进一步明确了“古树后续资源”的定义,并框定其保护范围,《管理办法》提出,古树是指经依法认定的树龄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经依法认定的稀有、珍贵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而古树后续资源是指经依法认定的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且不满一百年的树木。据统计,杭州市现有古树名木28952株。其中,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共有古树名木1242株,树种76种,树龄最古老的约有1410年,其中古树1237株,名木5株,古树后续资源数量约为500棵。

“年龄在80年以上的树木,整体还是比较稀缺的,这些树木值得我们更加重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古树后续资源由于树龄未满一百年以上,一些产权单位对如何保护这些后续资源可能存在不了解等情况,在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建设中,也可能存在损害古树后续资源的情形。这次《管理办法》对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一百年以下的树木按照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予以先期保护和管理,具体包括设立醒目的保护标志、明确养护责任人、设定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范围、鼓励建立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险制度等举措。“例如,北山街已经有111棵被定为古树,而且大部分悬铃木行道树年份也即将符合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条件;未来30年内,经过认定后,北山街行道树中古树比例将达到40%左右,届时古树将继续引领北山街成为西湖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杭州市司法局立法处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古树名木是意识更是行动,在立法过程中根据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召开专家论证会,认真开展研究论证和审查修改工作,最终为古树名木撑起了“法律保护伞”。
“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杭州始终笃行不怠。2022年8月31日,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决定》,涵盖古树名木立法、建立古树名木数字化档案等内容;眼下,《管理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强化杭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法法规规章层面上提供坚实保障。
守护古树名木正在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近年来,为带动更多杭州市民关注支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园林绿化发展中心匠心打造了一系列围绕自然生态展开且亲民友好的“趣玩”项目,例如,重磅推出了“湖山觅嘉木”“云栖越千年”“灵隐佛音远”等十条串联起西湖景区、主城区代表古树的City Walk路线,还依托数字化手段在浙里办App“绿色家园”应用内设置“古树探觅”专题,活用“数字+”创新模式使一条条特色City Walk路线可视可感……市民游客们循着古树名木的线路,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城市的坐标和文化的脉络,活动收到热情点赞。
接下来,杭州将根据《管理办法》每十年进行一次普查,建立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数字化管理、养护管理激励等机制更好地开展保护,不断厚植生态文明之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优势,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