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泉驿,一株株古树挺拔在龙泉山顶,藏身于市井乡野,庇佑着庭院学堂,守护着寺庙部队,与龙泉驿人一同繁衍生息,是这方土地发展变迁的见证,更是绿色乡愁的最美承载。
山泉镇前锋村境内的无患子树
“199”,这是全区经认定公布挂牌的古树数量。从区绿委办了解到,截至2023年,全区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7株,树龄300至499年的二级古树有9株,树龄100至299年的三级古树183株。这些古树分布于全区10个镇街、30 个村(社区)以及森林公园、宗教场所、部队营区、学校等区域,安静地陪伴着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

穿越千年光阴
长松山顶上有株银杏树王
历经千年的光阴,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人们除了从史料里获得零星的记载外,怕别无他法。而一棵树,却可以亲眼见证。
柏合长松寺银杏
资料记载,立于龙泉山脉在龙泉驿境内的最高点,柏合长松寺的这株银杏,树龄已有1500余年,胸径接近3米,树高在25米以上。从南北朝到如今,穿越千年时光隧道而来的这株古银杏,到底藏了多少故事?没有人能说得清。
这个春天,古树又迎来新的轮回。细细的嫩芽渐渐长出,虬曲的枝干呈伞状铺开,一些苔藓沿着它的躯干攀爬,一些蕨类甚至灌木,也悄然安家在它的身上。不知哪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这株树与惊雷相遇,身体半边碳化,但依然骄傲地活着。
区绿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株银杏,是我区境内有据可查的最为古老的树木,历经沧桑仍傲然独立,已成为龙泉山文化的重要象征。
笑看苍茫世事
百年古树见证着一方发展
见过银杏王,我们再将目光转到其他地方。在龙泉驿的市井乡野,还生长着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它们于仆仆风尘中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每个清晨与黄昏。
柏合街道梨花街社区大院内的黄葛树
柏合原粮站内的黄葛树
柏合老街上的黄葛树即是其中的代表。磨盘街上,已有200余年历史的一株黄葛树在这里见证了这个小镇的繁荣鼎盛,也随着人们渐去渐远而与小镇孤独地相互依偎。在如今的梨花街社区大院里,三株黄葛树看似一样苍老,树龄却分别为100余年、200余年、300余年不等,从寺庙到学校再到如今的社区服务中心,三株树静静地守着这座院子,相依相伴。而在不远的原柏合粮站里,则生长着该片区最古老的黄葛树,树龄已超过400年。
石经寺内的罗汉松
史料记载,石经寺大雄宝殿前有一株罗汉松大约种植于公元954年前后,距今已有上千年,松干极挺拔,叶不蔽日,直入云霄。而在其旁边有一株桂花,也已经快要200岁了。
山泉镇红花村黄连木
一棵510年树龄的黄连树,生长在山泉镇红花村4组碾子坝的山坡上。从一片荒原到漫山桃花,连绵起伏的群山这些年发生的变化,这株黄连一一看在眼里。
从百余年到四五百年不等,从无患子、楠木,到银杏、流苏,一株株古树生于斯长于斯,在这方土地上经风雨、历时光,长成了岁月的模样,见证着一方的变迁。
保护名木古树
让这份绿意继续传承下去
名木古树是历史、是生态,更是记录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保护好这些活化石,让这份绿意继续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
龙泉驿区将名木古树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由区绿委办统筹协调,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镇按照“林长制”履行其管理职责,协同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项工作,146名森林管护人员在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后日常会定期对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巡护,除了关注古树是否有病虫害外,也会关注树的枝丫是否在恶劣天气中遭到雷击,或被风吹折,发现相关情况立即上报绿委办并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山泉镇前锋村境内的黄连木
在保护复壮方面,按照“一树一策”方案,我区去年对35株古树采取病虫害防治、清腐防腐、地下环境改良等措施开展保护复壮,改善古树生长状况,确保古树正常生长。组织力量对长松寺部队营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田颂尧公馆”(柏合街道长松寺)内的古树和树木开展修剪寄生枝、病虫害防治等救护复壮和排危工作,并对柏合街道雅安琼楠(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保护复壮工作,改善其生长环境。
名木古树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有生命的文物。保护古树,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家园。让这些古树继续在这方土地生长,成为更古老的古树吧!
★部分资源及图片来源于龙泉驿区文联、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共同编撰的《去见一棵树》一书,谨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