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进入冲刺阶段,位于中山市黄圃镇的广东大王椰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王椰电器”)生产车间内生产线几乎全部开动,生产线上机械手来回摆动,电饭锅等产品从生产线上不断下线。
从代工做起,大王椰电器至今仍是国内家电巨头美的的重要代工方,如今公司还拥有多款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延伸至国内外。“线上电商平台是我们打开自有品牌市场的重要渠道。”总经理巫朝吉将更多精力放在线上销售平台,期待在线上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从发展轨迹来看,大王椰电器的成长路径正是黄圃镇家电产业的缩影——从代工起步逐渐向自主发展转型。上世纪90年代,受顺德家电产业外溢带动,黄圃家电产业乘势而起。20多年过去,黄圃镇已从“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升级成为“中国家电制造基地”,逾千家家电产品制造企业集聚于此,形成“足不出镇”就可配齐家电生产零件和机器的完善产业链。这些年来,随着生产配套能力不断提升,黄圃家电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不断觉醒。然而,与一河之隔的顺德相比,包括黄圃在内的中山家电业仍显稚嫩——缺少行业龙头、代工制造仍是主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配角”角色依然是主流。

发展空间并不限于家电。对于黄圃镇而言,随着南沙港铁路、深中通道、中山城市“东进”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利好出现,发展维度变得丰富起来。在中山市东北组团镇区中,黄圃镇经济体量最大,并手握交通区位优势和区域发展机遇,作为中国家电制造基地的黄圃如何闯关跨越变“主角”?一场区域转型发展探索正在开展。
南方日报 雷海泉
产业分工
顺德家电南迁潮下的黄圃家电
出生于1983年的巫朝吉比同龄人更加早熟。
2005年,由于母亲辞世,哥哥其时正在国外求学,刚毕业一年的巫朝吉决定从省外回到家中,帮助父亲打理公司生意。“和父辈的圈子打交道比较多,后来反倒是与同龄人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了。”虽然戴着眼镜的巫朝吉看起来仍显得有些稚嫩,但如今他已是公司的掌舵人。
大王椰电器成立于2002年,正值黄圃家电的发展黄金期。最初进入公司,巫朝吉被父亲安排在货物运输岗位,每天早上6时多就出车奔波在中山内外。在2009年前,大王椰电器主要为美的代工生产,而从2009年开始,眼看市场需求旺盛,他与父亲决定广开客源,面向其他品牌接收生产订单。2010年,调整策略后的大王椰电器销售额超2亿元,比2009年增长75%。随着业务扩大,公司还将分厂开到江浙一带。
在黄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顺德家电产业外溢的带动下,一批如大王椰电器的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上世纪90年代初,顺德启动乡镇企业改制风潮,美的、科龙等乡镇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改造,其后家电企业借助市场力量快速发展,顺德家电渐成规模。蓬勃发展的家电产业在顺德区内受到空间的制约愈发明显,产业分工和产业链转移开始显现,与顺德仅一河之隔,其时仍具有相对广阔土地资源空间的中山北部就成了顺德家电产业辐射的承接地。
就在大王椰电器成立之时,2002年曾在顺德科龙担任要职的蔡拾贰带领几名骨干来到中山南头镇创办奥马电器。随后,美的将电风扇生产基地整体迁往中山东凤镇。对于黄圃镇而言,在这波顺德家电资源流动中,最重要的要数格兰仕中山基地的落户,继2003年格兰仕空调进驻后,2009年,格兰仕投资13亿元,在黄圃打造冰箱、洗衣机生产基地,最终形成格兰仕在大魁河南岸的中山基地。
顺德家电产业资源成为触动黄圃经济发展格局的一股关键动力,尤其是在格兰仕基地进驻之后,地区经济发展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间,黄圃镇地区生产总值从70亿元提升至101亿元,黄圃也由此进入中山镇区的“百亿镇区”行列。
转型路口
智能家电步入“泛家居”时代
黄圃国际会展中心最近又再繁忙起来。
11月8日,一场家电制造设备及配件交易展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国内各地的近200家家电配件企业、制造设备企业参展。
这个位于黄圃镇和南头镇交界处的会展中心身处中山北部家电产业带的核心,方圆3公里内家电企业密布,奥马冰箱和TCL中山厂区就在其中。它也是黄圃家电产业的“会客厅”,每年两届的中国小家电交易会和多个家电行业展会就在此举行,各类展会引来大批参展家电企业和采购商,带旺当地人气。
“十年前会馆前还是一片荒地。”中山市圃江文旅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宗星是家电展会在黄圃兴旺的见证者。在顺德家电产业圈南扩过程中,更多的是加工配套型中小企业往南岸聚集。
在首届中国小家电交易会前,黄圃曾先后举办六次小家电展会,这些展会就主要面向这些中小型家电企业。“中小企业不被大展重视,难以进入全国性的家电展会,而在南头、东凤、黄圃境内又聚集了大批中小企业,他们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史宗星表示,连续举办的家电展解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让黄圃家电名声逐渐树立起来。通过三年的培养,中小企业逐渐认识了黄圃家电展平台,这也为中国小家电交易会的举行打下了基础。
2009年,由中山市黄圃镇人民政府和慧聪家电网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中山春季”在黄圃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这是黄圃首次举办全国性家电展会。“第一届参展企业不算特别多,但经过企业间的传播,慢慢开始有企业上门咨询。”回忆起当年布展情况,作为展会创始人之一的慧聪拿货商城创始人兼慧聪行业公司CEO喻治国仍历历在目。到2010年春季的第三届中国小家电交易会时,参展企业已从第一届的280多家增至近500家,从中山本土扩展至珠三角甚至长三角一带。
事实上,家电展是黄圃家电产业转型的探索。2000年前后,黄圃镇提出以家电五金产业为重点产业的工业产业定位,以此融入珠三角家电产业带分工体系。2006年,黄圃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颁授“中国家电产业配套创新基地”。此后,黄圃镇加快从产业配套角色向家电成品产区转型。系列家电展会陆续举办,一定程度带动了行业交流,爆发式订单增长也带动当地企业向成品生产转型。在展会举办的同时,黄圃镇不断引进品牌家电企业进驻,其中2009年格兰仕中山基地的落户建设成为其中的里程碑。到2009年,黄圃镇工业产值达243亿元,跃升至全市第三位,其中家电业产值就近200亿元。在2002年,黄圃镇工业产值一度在中山市24个镇中排名倒数第二。2015年,黄圃镇升级为中国家电制造基地。
十年过去,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依然备受业界关注,被业界视为国内最大的小家电产品专业交易平台。其至今仍是黄圃当地中小型家电企业获取订单的重要渠道,一些企业将展会作为销售的“主战场”,每年过半订单在展会获得。据主办方统计,今年8月举行的第27届展会现场交易额达8.3亿元,入场专业观众超过5万人次。
但与顺德家电展等展会相比,定位“为交易而来”、服务中小型企业的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仍存在明显短板,缺少行业巨头的身影,展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科技创新感等短板在展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更多的挑战来自展会之外。
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19年上半年国内家电行业市场销售额累计4125亿元,同比下滑2.1%,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行业下滑趋势。在行业大环境影响下,抗压能级较低的中小企业或面临更严峻的订单困局,也一定程度降低了展会热度。此外,北岸的顺德家电展正在崛起。2018年顺德家电展已改名为中国(顺德)家电博览会,今年顺德引进中国家电协会联合办展,确定中国家电博览会每年10月在顺德举办,在中山黄圃举行的小家电交易会或面临被“弱化”的局面。
第28届中国小家电展将于明年3月举行,除去春节假期,筹备时间仅剩约3个月时间。参与筹备工作的史宗星奔波在中山内外,推动招商。从第26届展会起,主办方在展会中首次加入了家居产业元素,举办中国小家电交易会暨中国家居用品交易会。“这是趋势,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家电融入‘泛家居’产业步伐将加快。”在史宗星看来,十年展会已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区域竞合
“百亿镇”如何跟着“千亿区”跑起来
兴圃大道将格兰仕中山基地分割成南北两个厂区,这里是格兰仕在中山的研发生产基地,
每年有超过5000万台产品在中山基地下线。作为黄圃镇的龙头企业,格兰仕中山基地年产值近100亿元,多年来销售收入等经济贡献在黄圃镇内稳居第一。在缺少巨头的产业环境中,从顺德来的格兰仕显得格外耀眼,坊间更有“千家当地(家电)企业不如一家格兰仕”的说法。
一河之隔,中山黄圃与顺德容桂两地家电圈有着不一样的产业生态。在顺德中山两地从事家电业务17年的喻治国对两地产业差别体会尤为明显,他说,在中山北部家电快速发展阶段,做廉价组装的配套企业遍地开花,这些企业被业界称作“螺丝刀工厂”。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山家电企业在生产环节正加快向自动化、智能化、品质化转型,这也催生了不少“新、奇、特”的家电产品,在产品品类和质量上已形成实力,也产生了一些细分领域的冠军。顺德的家电产业经历了相似的过程,但经过多年发展,顺德形成了美的、格兰仕等一批家电领先品牌,中山缺少行业巨头和企业相对缺乏自发创新动力是其与顺德的最大区别。
从数据上看,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发展质量,包括黄圃家电在内的中山家电都与顺德相比存在差距。2018年,黄圃镇家电产业规模约280亿元,而顺德北滘家电产业产值在2017年时就突破1700亿元。目前,顺德拥有家电生产及配套企业3000多家,产值约占全国家电产业规模的15%。顺德家电行业产值早已突破3000亿元。
顺德家电还在加速。今年佛山市发布的《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将顺德家电产业打造成为产值超5000亿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今年9月,格兰仕在顺德容桂总部庆祝成立41周年,举行题为“超越制造”的发布会。会上,格兰仕发布首款物联网芯片“BF—细滘”,格兰仕正加速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数字科技型企业转变。
事实上,格兰仕反映的正是顺德家电的发展趋势,顺德另一家家电巨头——美的在2017年完成了对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库卡的收购,进军机器人行业。此外,顺德正加快引进智能制造产业链,为包括家电产业在内的制造业提供智能制造支撑。
追赶并非易事,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和技术的关键支撑。在格兰仕的芯片战略中,既有格兰仕自身的资源支撑,也有恒基兆业地产集团联席主席李家杰、Google前首席技术官江朝晖、Si Five技术专家等跨领域的外援支持。业界人士认为,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力的黄圃家电乃至中山家电而言,实现科技创新转型仍任重道远。
格局之变
借力物流巨头迈向更广阔市场
经过一年多建设,与格兰仕中山厂区相邻的万纬中山物流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近日,物流园与京东物流达成合作,物流园仓库将由京东物流整租,后者将在此打造中山家电产地仓。
“产地仓的启用可让中山、佛山乃至珠海、江门的家电企业实现在‘家门口’将商品入仓,经京东物流一站式处理发往全国,更近距离、更高效地服务消费者。”京东物流华南分公司销售部总经理李文环表示,产地仓是京东物流基于多年技术和经验推出的物流模式,主要应用于产业集中度高、单一品类规模巨大、销售网络遍及全国的地区。黄圃及其周边家电产业集聚,是京东物流将佛山、中山地区的家电产地仓选址于此的关键原因。京东物流计划将中山家电仓打造为运营规模仅次京东华南亚洲一号仓、业务种类居华南大件业务首位的京东物流枢纽。
除了产业,区位和交通是物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物流巨头先后落子黄圃,凸显了黄圃的区位优势,也折射出企业对该区域交通前景的期待。当下,一场交通会战正在黄圃镇内打响,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东部外环高速、民古公路、黄圃快线等区域交通项目正在镇内各处加紧建设,有望与已投入运营的黄圃港形成公、铁、水联运交通体系。
“广中江高速就在村口,南沙港铁路在村里经过,洪奇沥边上还有黄圃港。”在吴栏村村委大楼内,吴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建华一边看着村庄规划图,一边憧憬吴栏村的未来。吴栏村被洪奇沥水道、黄圃水道、大魁河等水道环抱,受交通限制,村庄发展一直较慢,大交通项目和物流业的发展改变了这个孤岛的命运。位于黄圃镇最北端的吴栏村将是黄圃镇未来大交通最为密集的区域,上述各个重要交通项目基本都经过该村。2017年,中山市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九大市级产业平台,其中现代物流业平台(黄圃园)就布局在吴栏村。
对于黄圃镇而言,更多机遇来自于区域发展战略变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中通道建设,区域融合对接的步伐正在加快,佛山顺德、广州南沙正加快布局对接中山北部和深中通道的交通网络。而在中山内部,中山市今年提出推动中山环湾布局,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大湾区建设和中山城市“东进”战略背景下,拥有相对广阔土地空间的黄圃等东部区域有望汇集更多的发展资源。
面对新的区域发展格局,黄圃镇正作出调整,提出建设智能家电制造强镇、中山北部交通枢纽重镇、商贸物流大镇,规划建设临港装备产业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现代物流业等目标。
这些新变化也给黄圃“老本行”家电业从业者带来了信心。“黄圃镇内拥有扎实的家电产业制造基础,这是不可忽视的优势和发展资本。做精做强加工制造环节,做制造环节的冠军,也是在产业链中的立足之道。”虽然近两年行业发展呈现下滑趋势,但巫朝吉仍对行业持有信心。眼看黄圃内外大交通项目和物流产业的出现,他希望从中借力,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探索
向顺德看齐唱好家电双城记
容桂顺德互联网产业园内,慧聪拿货商城办公楼内敲打键盘的响声此起彼伏,办公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屏幕。双11即将到来,这个起步于顺德的家电行业B2B2C电商平台正在打一场“硬仗”。“今年‘双11’争取实现销售额突破3亿元。”站在办公区前,慧聪拿货商城创始人兼慧聪行业公司CEO喻治国展望着今年“双11”的前景。
拿货商城的成立于2016年,主要面向家电经销商和零售门店提供服务,是一个在中山顺德家电产业带上成长起来的家电新零售平台。在拿货商城创立前,喻治国已在顺德、中山两地家电圈中打拼多年。2002年,喻治国被公司派到顺德开拓家电市场,刚从影音板块中“跳出来”的他,对家电产业认识无几,一切从零开始。其时,顺德家电的辐射已延伸至中山北部,喻治国的业务拓展目光也随之转移。带着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喻治国奔走在顺德的各个家电工业区中。“在中山开厂,开着顺德车牌的小车,打着顺德号码电话的顺德老板随处可见。”喻治国见证了顺德家电“南迁”的过程,也目睹了两地产业形态的变化。他说,无论是顺德还是中山,最初都经历了“螺丝刀工厂”和前店后厂的粗放发展阶段。但在顺德,受土地空间的限制和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的影响,产业升级来得更早更快,产业龙头的出现,产业资源内部调整和外溢随之而来。与顺德相比,中山北部家电从一开始就显得“被动”,发展变化相对慢些。
在喻治国看来,虽然发展步伐不及顺德,但中山北部家电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生产制造链条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较强。在南头、黄圃、东凤等地聚集了大量生产制造及配套企业,成为顺德中山家电产业走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拿货商城的8000多家合作厂家中,有近六成来自中山。
“从产业来看,顺德和中山北部更像同一个城市。”在黄圃镇从事家电展会工作多年的史宗星对顺德、中山两地家电产业的交融也有深刻体会。他表示,中山北部家电与顺德构成了从生产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两地的产业交流已无刻意区域区分。每年在黄圃镇举行的中国小家电交易会中,近五分之一的企业来自顺德,而在中山家电行业协会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会员企业由顺德企业家创办。在生产环节,两地家电产业更是密切,拥有强大生产制造能力的中山是顺德家电巨头们的代工集聚地。
虽然两地家电产业形成一定的协同效应,但“割裂感”依然存在。在喻治国看来,这种“割裂感”可能与两地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有关,总体而言顺德家电的产业规划“整体感”更强,扶持力度更大,企业可以此为引导,往更高层次发展。
史宗星也有类似感受,他认为,中山北部家电产业发展仍显得分散,缺乏整体感,产业同构和同质化竞争问题依然突出。中山应在市级层面对北部产业集群资源进行整合,强化产业带整体规划,以更完善的产业整体,突出中山家电自身优势,与顺德在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上进行适当对接,促进两地家电产业在更深层次开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