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榴莲拌皮蛋
听说关注我的人,财神爷都偏爱几分!
想要财运爆棚,就从点个关注开始吧!
祝您财源滚滚,好运连连!
金秋九月,新生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步入了大学校园,在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季节,一张关于高校就业的图片,却在网络上掀起了阵阵热议,图片的主角,正是以严谨治学和卓越声誉著称的同济大学,据悉,同济大学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供需比达到了惊人的1:30,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毕业生手里,都握着30份来自不同企业和机构的橄榄枝,更令人艳羡的是,本科毕业生平均能收获12份工作邀请,而研究生更是手握平均17份offer,堪称名副其实的“offer收割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酸了酸了”,感慨“别人家的大学”果然名不虚传,有人调侃道:“这年头,在同济大学读书,最大的烦恼可能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选择太多,挑花了眼”也有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让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如此抢手?
追溯历史,同济大学的辉煌可以追溯到1907年,历经百年风雨,这所百年名校始终秉持“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同济大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养分,也塑造了其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
同济大学的“offer收割机”美誉并非仅仅依靠历史的积淀,更源于其雄厚的实力和卓越的教学质量,作为我国著名的“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顶尖人才,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帮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除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同济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最新一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同济大学共有11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更是荣膺A+等级,彰显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顶尖实力,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科实力的支撑下,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在业界更是声名远播,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作为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一直稳居全球领先地位,虽然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和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凭借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他们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土木工程,同济大学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也凭借其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强大的实力,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这些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了大批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推动行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济大学的“offer收割机”美誉,也离不开学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培训等,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同济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知名企业前来招聘,在招聘会上,学生们可以与企业HR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文化、岗位要求和发展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
对于那些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同济大学也提供了丰富的升学途径,学校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参与到cutting-edge的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数据显示,2023届同济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1244人,其中本科生4346人,硕士生5821人,博士生1077人,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96.31%,这一数字远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充分彰显了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些毕业生中,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深造,他们有的选择在国内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有的则选择出国留学,到世界一流大学继续追寻自己的学术梦想,2023年,同济大学本科生国内升学人数为2004人,出国留学人数为602人,继续深造的总人数达到了2606人,占比59.96%,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许多高校的整体就业率,充分体现了同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他们带着在同济大学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奔赴到祖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于那些希望进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来说,同济大学的品牌效应和校友资源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尤其是土木建筑、汽车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毕业生,更是成为了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以土木建筑领域为例,中国建筑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等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每年都会向同济大学的毕业生抛出大量的橄榄枝,这些企业实力雄厚,项目经验丰富,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吸引了众多毕业生投身其中
在汽车制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上汽集团、一汽集团、比亚迪、蔚来汽车等国内外知名车企,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同济大学,他们看重的,不仅是同济大学在车辆工程、动力机械等学科的雄厚实力,更是同济大学毕业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同样炙手可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都将同济大学视为重要的“人才库”,这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尤其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同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恰好与他们的需求高度契合
除了企业,公务员队伍也同样是同济大学毕业生的热门去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济学子选择投身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2023届同济大学毕业生中,共有1578人选择前往基层就业,其中252人更是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了中央机关和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调生
选调生作为党政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选调生队伍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业务能力,赢得了各级组织的认可和好评
同济大学毕业生的出色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学校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济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学校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同济大学也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学校还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正是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同济大学的“offer收割机”现象,并不能掩盖整体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要正视就业压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之努力奋斗
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offer收割机”的背后,是同济大学百年积淀的深厚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卓越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就业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同济大学的荣耀,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同济大学将继续秉持“同心同德同济,共创未来”的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你对同济大学的“offer收割机”现象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