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都需要学什么

建筑学最原始的目的是设计房子、盖房子,建筑学是个可大可小的学科,边界可以拓展到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这个领域需要盖房子)。
当然还有本身的工程技术、理论历史,人文社科属性。

如果非要说学什么,我想应该是不断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和多专业合作的基础知识。
(建筑学,先不谈建筑业)

以一个接近学术的实际项目竞标为例:

建筑学都需要学什么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中华鲟自然保护基地(二期)

这个项目被邀标的时候,作为建筑师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这种感觉就像上大学的时候忽然拿到一个任务书一样手足无措,这是一个完全无法依赖已有经验设计的房子。
但是我对鱼类和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这个项目。

于是我和团队就开启了谦卑的研究求教之旅,找了海洋生物学专家,找了生态净化的景观顾问(andropogon),找了轻质可持续结构的顾问,等等……

每一次讨论和研究都迸发出了巨大的信息量,从生物的life cycle、面临的生存挑战、现在长江的水质与生存情况,建筑环境中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综合考虑;我们最终对设计进行了概念定向。
并且将水生池塘和生态景观也纳入了整个设计的过程中。

最后的成果尽量涵盖并解决以上研究的方方面面,以建筑和景观设计作为回应。
整个项目基地由长江各区段水生植物汇聚成自净化的生态体系,同时建筑的高位水池由植被覆盖兼顾野生生物栖息地。
救援与养殖水池分为室内外,室外以驯化野化和繁育为主。
室内水池以保种育苗和科普教育为主。

ennead architects

ennead architects

建筑除了鱼类生存的空间,还包含了研究与参观人员需要的空间。
架高的运输轨道兼顾观测长廊,地面与水池之间的空隙作为储藏和潜水员更衣室。
大量的水净化和控温空调设备机房都包含于其中。

建筑本身,我们也将其当作一个生物来对待。
由不易腐烂的胶合木作为主体结构,无需喷漆并具有自净功能的PTFE膜结构作为表皮,兼备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顶部部分覆盖太阳能板,水池内部由地缘加热控制水温。
几乎是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大房子。

除了鱼类的救助和蓄养,我们在项目要求之外,有限的造价范围内考虑到了局部的科普需求。
毕竟人类活动是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希望可以通过一个建筑向人们传达一种保护长江生态和中华母国栖息地的态度。

这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到结束,就注定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可以完成的。
大量顾问的介入,多专业的支持与讨论思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权衡利弊,最后把一个改善生活的房子实现,在我看来是建筑学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部分,也是建筑出现的初衷。

有可能通过建筑学,可能你什么都学不到,也有可能你能学到生存的方方面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