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面纱!京雄城际全线通车在即 沿线车站抢先看(固安车站城际中国网沿线)

雄安站站台。
中国网 马旷/摄

中国网12月19日讯( 李高思 马旷)京雄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沿途各站站房也即将竣工。
18日,提前来到京雄城际铁路沿途的固安东站、霸州北站、雄安站一探究竟。

北京到雄安 一路都是景

揭开神秘面纱!京雄城际全线通车在即 沿线车站抢先看(固安车站城际中国网沿线)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京雄城际铁路北起北京西站,途经大兴国际机场、固安东站、霸州北站,到达雄安站。
线路开通后,可实现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京津冀主要城市的快速联系,融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

京雄城际采用了70余项创新技术,实现了智能设计、智能运维。
在景观设计理念中将铁路、生态、智慧、景观、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打造山水、田野、园林、多样化植物、多样化人文景观组成的“生态廊道”,最终实现“从北京到雄安,一路都是景”。

“青莲露珠”展真容 双层立体式候车

雄安站为桥式站,总建筑面积达到47.5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7.2米,主体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
据悉,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开工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雄安站沙盘模型。
中国网 马旷/摄

雄安站的设计理念以雄安水文化为灵感。
现场通过沙盘可见,其椭圆形的屋盖轮廓如清泉源头,似一瓣青莲上的露珠。
平整的建筑屋顶在中部高架候车厅处向上抬起,边缘向内层层收叠,如微风荡漾时湖泊中泛起的层层涟漪。

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的施工现场,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进站内,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做着最后的收尾工作。

站在车站首层的候车大厅内,一次浇筑成型,不做任何修饰的清水混凝土结构的大厅给人清新自然之感。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周铁征告诉,清水混凝土结构可以直接用结构来表现室内空间形态,满足桥下候车厅整体性、韵律性,一次成型后不再做任何的装饰装修,尽可能的减少对材料的使用。
据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房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何锦辉介绍,雄安站屋顶拉开的缝隙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光谷”。
“光谷”将京雄、京港台车场与津雄场天然分割,同时也成为室外景观庭院,作为上下贯通的采光通廊,将自然光线和景观引入室内。
不仅改善了环境、丰富了室内空间效果,还增加了地面候车厅与高架候车厅的联系,同时解决了采光、通风、消防排烟等技术要求。

雄安站沙盘模型。
中国网 马旷/摄

此外,雄安站采用双层立体候车布局,以地面层进站为主,高架层进站为辅,利用地面层和站台层之间的空间设置出站夹层。
实现旅客“进出分层,到发分离”,进出畅通。

站城一体的设计也是雄安站的一大特点,其有效融入城市机体,车站布局灵活多样,形成多进多出的进出站流线格局,同时旅客可自由选择地面候车、高架候车等不同候车模式,提高枢纽的换乘效率。

雄安站站内大厅。
中国网 马旷/摄

首次出现装配式吸声站台墙

雄安站的结构为首层和三层候车,中间是高铁线的结构,旅客候车会被列车通行产生的噪音所干扰,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旅客的舒适度,雄安站使用了装配式可降噪吸声站台墙。
这种墙板有一米高、两米多长,采用声学设计,上面有很多55毫米见方的孔眼,夹层为玻璃丝绵。

“雄安站首次采用了这种装配式站台吸音墙板。
”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党工委副书记王星运介绍说,这种墙板有很好的降噪作用,能极大地降低列车通行时产生的噪声,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

还了解到,京雄城际专项研究的无砟轨道高架车场减震降噪关键技术,增设的轨道隔振垫和吸音墙板,都有效的改善了铁路客站站台空间的声环境。

雄安站内,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中国网 马旷/摄

京雄城际铁路线路示意图。
中国网 马旷/摄

据北京车务段雄安站党总支书记付强介绍,雄安站有着多套智慧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把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让数据与服务器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指挥平台。
这个平台也叫智慧大脑。
这个智慧大脑可以对全站800个监控设备,68部扶梯,42部直梯等进行作业全过程监控,设备发生了故障,可以及时进行抢修和检修,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车站还有一套智能旅客服务系统,实现了人工及自动售检票设备、实名制核验设备等,满足电子客票使用的需求。
”付强介绍说,雄安站枢纽设置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由交通运行监测协调平台、广播系统、智能综合显示系统、自助求助及查询系统、门禁及巡更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站内导航系统组成,为旅客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雄安站站内大厅。
中国网 马旷/摄

车站设计融入京南门户元素

霸州北站外景,霸州北站外幕墙将“龙形”图文与汉字的“门”字巧妙结合,应用到建筑的双层轮廓上。
中国网 马旷/摄

霸州北站位于霸州市西北侧,车站性质为中间站。
车站规模为2台4线,最高聚集人数400人。

霸州作为冀中机枢、京南门户,车站在设计时将这一元素融入其中。
霸州北站外幕墙方案将“龙形”图文与汉字的“门”字巧妙结合,应用到建筑的双层轮廓上。
通过强烈的虚实对比,凸显了“龙门”的形象。
玻璃幕墙顺应立面斜线,呈渔网状分格。

霸州北站整体外观将龙纹和汉字的门字相结合,简洁、硬朗、充满力量感。
中国网 马旷/摄

由于外幕墙造型复杂、幕墙龙骨体系复杂,车站建设者多次进行幕墙龙骨造型的优化排布,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确保装饰造型的形成。

设计体现“花木之乡”文化特色

固安东站外景,体现“花木之乡”的文化特色。
中国网 马旷/摄

固安东站位于廊坊市固安县境中部,距固安县城约12公里,车站性质为中间站。
车站规模为4台8线,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

固安东站站内大厅,吊顶融入柳编工艺细节。
中国网 马旷/摄

固安东站的设计结合当地特有的柳编工艺的细节,摒弃传统设计中过于具象的文化符号,抽象提取元素,放大其尺度,用空间造型感受替代工艺装饰语言。
为充分体现“花木之乡”的文化特色,外幕墙采用双曲面加工工艺,描绘出水波纹造型;室内吊顶采用白色及木色铝方通垂片,白色方通贯穿东西,木色方通通过尺寸调整勾勒出树叶造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