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美援朝精神,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头条号倾情推出《纪念抗美援朝·讲述老兵故事》访谈专栏,通过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再现战场烽火岁月。
本期推荐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汽车修理兵——赵庆礼。
赵庆礼抗美援朝回国纪念照片

一本集体二等功证书、两本三等功证书,两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记录了那些经历的峥嵘岁月,见证了他的战斗功绩。
复原回到地方,他始终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始终不改军人的本色,不忘初心,始终以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就是抗美援朝老战士赵庆礼。
赵庆礼,男,1931年4月出生,河南信阳人,1949年11月入伍,1957年5月退伍,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
赵庆礼的入朝证书及纪念章
1951年1月28日,19岁的赵庆礼,从安东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52年7月,因原暂编汽车三团七连的汽车电工英勇牺牲,他被调到暂编汽车三团第七连工作,负责七连50多辆车的电器修理工作。
白天大部分车辆都回到单位防空洞,他和其他战友就将有故障的汽车零件进行修换,大部分零件都能修好。但个别零件必须送到修理连进行修理,七连和修理连隔着一个山头,中间都是崎岖的山路,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工作,必须连夜往返。就这样两年多的时间,赵庆礼从七连到修理连这段崎岖的山路上不知往返了多少次。
1952年7、8月份,连队驻扎在朝鲜的一个村子里。
有一天,在美国地面敌特分子的指挥下,敌机轰炸了村子。炮弹砸中了村民的房子,顿时房子燃起了熊熊大火,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个老太太用朝鲜话在门口拼命的呼喊“着火了,着火了,屋里还有两个小孩,谁来救救孩子啊”。这时,在不远处修车的赵庆礼听到呼救声,他立即扔下扳手,飞速跑下山坡,急忙冲进屋子,一手抓起一个小孩,就往外跑,就在他刚出来的那一刹那,轰的一声,房子在烈火中倒塌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带着老人和小孩跑到了山边隐蔽处躲了起来。
赵庆礼他们连队和朝鲜老乡一起生活的日子里,白天在连里修理汽车,晚上回到老乡家里,帮他们洗菜、择菜,帮厨。还自制扁担和水桶,冒着被美国敌机轰炸的危险,帮他们挑水。农忙季节也会帮他们收麦子、干农活,有时候也教他们一些务农的方法,像用扁担挑水、用工具打麦子等。七连战士们也十分尊重朝鲜老乡的风俗习惯和他们亲如兄弟,平时用朝鲜话和他们打招呼,都很注意说话礼仪。
由于七连作风优良,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赵庆礼在连队各方面表现突出,修理汽车电器工作干得好,经汽车暂编三团政治处研究决定授予汽车暂编三团七连集体二等功一次,授予赵庆礼个人三等功一次。
赵庆礼获得的集体二等功证书
赵庆礼获得的集体二等功证书
赵庆礼获得的个人三等功证书
赵庆礼获得的个人三等功证书
1955年9月,赵庆礼由朝鲜调回西北第九预备师,当时他的任务是和修理班其他6名战士一起培训在西北招收的一批入伍新兵,他负责汽车电工培训和汽车电器各方面的讲解,同时也进行汽车电器修理和电器故障处理。
冬天的张掖山丹北风呼呼的刮,赵庆礼时常被冻得鼻涕横流,手冻的裂口没有知觉,冰冷的铁扳手时常冻得能粘到手上。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近两年的培训,他带的汽车电器培训班学员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个人在各方面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经第九预备师研究决定,授予他三等功一次。
赵庆礼获得的三等功证书
赵庆礼获得的三等功证书
1957年5月,他脱下军装,复原回到地方,到陕西汉中汽车运输公司大修厂工作,同年7月调到陕西省铜川汽车运输公司修理厂工作。三十几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保持着革命军人的本色。
回忆起当年的战火岁月,赵庆礼几度哽咽。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至今依然让赵庆礼心有余悸,可他最不能忘却的还是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每年的抗美援朝纪念是他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经历了从前的苦,才更珍惜现在的好”。老人说自己现在吃穿不愁,几个子女也都已经成家立业,这样的生活已经很知足了。
受赵庆礼影响,他的大儿子赵亮成在1978年入伍,服役于新疆奎屯某部队,1980年在部队入党,1981年退伍。“父亲上过抗美援朝战场,他的一言一行,我们从小都耳濡目染。我的父亲经常给我们讲红色故事,教育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要求我们要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赵亮成说。
(素材提供:铜川市王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营欢)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七十周年#
>>>专栏《纪念抗美援朝·讲述老兵故事》延伸阅读:
军功记 | 抗美援朝老兵范登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军功记 | 抗美援朝老战士的传奇故事:上甘岭上“抓舌头”
军功记 | 抗美援朝老战士宋良友:曾立两次一等功,深埋战功数十年……
军功记 | 97岁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和美机空战:“一定要打败敌人”
军功记 | 志愿军老战士赵力合:“虎口拔牙”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