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隋文帝开始推行的,到了后期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按照考试的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资料扩展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
![科举制度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 学类资讯 科举制度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 学类资讯](http://laqxx.cn/zb_users/upload/2024/07/20240722034808172159128853545.jpeg)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