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宋徽宗即位第一功臣为什么是他?(即位紫光大夫是他历史)

继续解读徽宗朝宰相曾布,《名臣碑传琬琰之集》(卷二十),保留了《徽宗实录》附传之《曾文肃公布传》,其中,记载了曾布拜相的缘由:

徽宗即位,召韩忠彦为相,惇既逐,布以定策功拜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

“尚书右仆射”即右相,也是次相,全称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神宗元丰改制后的官称,而“右银青光禄大夫”是寄禄官阶,为从二品。

历史的尘埃——宋徽宗即位第一功臣为什么是他?(即位紫光大夫是他历史)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ps:电视剧《知否》中,顾廷烨竟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可见编剧对宋朝官制一窍不通,且不说文武有别,“金紫光禄大夫”属于文官阶官,而且,是正二品,即便是宰相,很多未能加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当然,王珪拜相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已属少有的特恩。

所谓寄禄官,只是标明待遇,更为关键的是,金紫光禄大夫是神宗元丰改制之后才会出现和使用的寄禄官阶,《知否》讲述的仁宗、英宗之际的故事,这一时期,以官为阶,是不可能会出现这一名称的。

回归正题,按照南宋官修史书的记载,曾布拜相是因为他对徽宗即位有“定策功”,也就是徽宗能当上皇帝,曾布功不可没,这一点,在曾布拜相制书中也有体现:

肆朕纂临之始,大嘉翼戴之劳。

曾布拜相制书,是由其同母弟曾肇起草,而曾肇也是苏辙的亲家。

但问题是两宋对于宗室有“谒禁”制度,也就是严禁宗室和大臣交往、联络,其他行为限制有一项:

出入往还约束并依在宫法, 仍不得于街市下马。
如出新城(开封)外, 虽不经宿, 亦禀大宗正司。

既然如此,未即位之前,作为端王的赵佶,是如何与曾布联络、沟通的?在曾布与端王赵佶之间传递消息的又是谁?

其一:在曾布、赵佶之间传递消息的很可能是《水浒传》中的头号大反派高俅,据曾布的曾外孙、南宋史学家王明清在《挥尘后录》(卷七)记载: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
……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

“曾文肃”,即曾布,文肃是其死后的谥号,后来,又转赠驸马都尉王诜,最后,被端王赵佶留用,并“日见亲信”。
这些正是老版电视剧《水浒传》第一集中的核心情节。

由此可见,高俅很可能先后出入曾布与端王府,在二者之间传递消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二:另有一人,也有机会在二者之间传递消息,这个人便是傅楫。
《浮溪集》(卷二十六),汪藻为傅楫撰写了墓志铭,傅楫,治平四年进士,但常年沉寂下僚,十年犹未改官,仍为选人,而傅楫与曾布的交往始于曾布知太原府任上,在曾布的推荐之下,才得以改为京朝官,可见曾布和哥哥曾巩均于傅楫有知遇之恩,后来,曾布入朝,升任执政官,再次向朝廷推荐了傅楫。

另外,《宋史·傅楫传》:

楫丞福清时,受知郡守曾巩,巩弟布方执政,由是荐为太常博士。
徽宗以端王就资善堂学,择师傅为说书,升楫记室参军,进侍讲、翊善。

也就是说,傅楫先后受知于曾巩、曾布,并由曾布荐为太学博士,并最终成为端王府的“宫僚”,成为徽宗的“藩邸旧臣”,在徽宗还为端王时,傅楫随侍徽宗,与徽宗往来频密,由傅楫传递消息,更是顺理成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