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化解汽车烦“芯”事(芯片汽车半导体新华社小标题)

自去年底以来,汽车缺“芯”的话题关注度日益提升,车厂纷纷呼吁管理部门介入协调,工信部更是在1个月内两度召开汽车芯片供应问题研讨会。

汽车行业到底缺哪些芯片?这背后又有哪些原因?上海证券报通过调研整车厂、芯片设计公司、晶圆厂等产业链企业了解到,目前不仅是汽车行业,而且从消费到工业,再到家电等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缺“芯”的状况,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各行业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与实际不符。

如何化解汽车行业的烦“芯”事?芯片产业界资深人士认为,汽车缺“芯”折射的芯片角力,进一步反映出中国发展半导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议相关部门切实扶持产业发展:一是更扎实推进国产替代工作,给予国产芯片公司更多进入应用领域的机遇;二是更加重视上游的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发展。

拿什么化解汽车烦“芯”事(芯片汽车半导体新华社小标题)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标题)车企缺“芯”导致减产甚至停产

北京时间4月26日,特拉斯发布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公司当季净利润达4.38亿美元,超出预期。
在之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特拉斯在第一季度也面临了供应链困难,全球半导体短缺和港口延误都影响了其生产目标。

自去年底以来,汽车缺“芯”的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多家车厂表示因缺芯停产。
蔚来董事长兼CEO李斌此前表示,受芯片短缺影响,3月29日起,蔚来汽车“江淮蔚来”合肥制造工厂暂停汽车生产5天。

“现在是考验供应链掌控能力的时候。
”提及汽车缺“芯”,上汽一位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所有的车厂确实都面临着芯片紧张的问题,但供应链强大的公司只是紧张,供应链掌控力度较弱的公司可能就真的要停产了。

公开发布显示,除蔚来汽车外,雷诺集团、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大众汽车、丰田、日产、本田等整车厂均表示过,因为缺“芯”,部分公司减产或被迫短暂停产。
比如,福特汽车1月8日曾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其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工厂停产,预计将减少汽车产量10万辆。

(小标题)车企到底缺什么“芯”

此前,市场机构英国埃信华迈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球约有100万辆汽车因缺“芯”推迟交付,预计全年全球汽车产业销售额将减少600亿美元。

汽车产业到底缺什么芯片呢?

调研了解到,MCU(微控制器)是本轮汽车最缺的芯片之一。
作为“多点控制单元”,MCU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车窗控制、雨刷控制、座位调节、空调及影音系统中,一辆传统汽车需要70颗以上的MCU芯片,智能汽车的需求量甚至要超过300颗。

“不仅是MCU,存储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供应也都很紧张。
”瑞萨电子工业芯片部门的产品线负责人俞志宏告诉,随着汽车朝着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车身、仪表、影音、电控系统等电动化提升,汽车对MCU、CPU(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传感器、功率器件的需求大增,自动驾驶技术则需要更多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等。

资料显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对传感器的数量要求大幅提升,L2级自动驾驶传感器数量约为6个,L3约为13个,未来L5要达到30个以上。

本轮MCU缺货将会持续多久?航顺CEO刘吉平接受采访时表示,也许到今年底,也许会延续到明年底,这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过,他认为,MCU已经没有太多涨价空间。

(小标题)汽车缘何缺“芯”?

汽车为何缺“芯”?多方人士对表示,背后原因,一是欧美晶圆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开工不足;二是由于汽车整车大厂没有未雨绸缪充分备货芯片库存;三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汽车行业复苏迅速,导致缺“芯”危机凸显。

“我们最近拿到一个白色家电项目,现在就连洗衣机也缺‘芯’。
”俞志宏说,缺“芯”不单是汽车行业的困境,用到芯片的行业都面临着芯片产能紧张的难题。
“这个白色家电客户从前对我们爱答不理,现在则急着求我们出货。

“MCU主要分为消费、工业控制、车规三大类,目前三个品类全部紧缺。
”刘吉平进一步介绍,汽车MCU用量是有大幅提升,但相对于消费电子和工业控制,车规级MCU的量更小,中国芯片创业者比较务实,基本上先从需求量大的消费切入,逐步向高端迈进,目前已经基本到了进入高端的时间点。

据了解,车规级即Automotive Grade,指满足车载等级要求的元器件,其相关“可靠性”等指标要求高于消费电子用元器件(消费级),业界通常的标准为通过AEC-Q认证(汽车电子委员会认证)。

对于汽车缺“芯”及全球半导体产能紧张的现象,俞志宏认为,深层次原因是各行业对经济状况的预期与实际不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方认为全球经济可能大幅下滑,不敢正常或大幅备货芯片,但实际上,数据中心、笔记本电脑、传感器、IoT(物联网)等对芯片的需求反而快速增长,全球量化宽松政策也刺激了汽车、消费电子等需求大幅增加。
由于建厂及量产周期长,短期内全球半导体晶圆产能无法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复苏”,也验证了经济向好导致缺“芯”的逻辑。
中汽协发布数据,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公开信息显示,通用汽车、雷诺等近期也表示汽车销量大增。

(小标题)如何化解“芯”事

汽车缺“芯”潮下,车厂纷纷呼吁管理部门介入协调,工信部在一个月内两度召开汽车芯片供应问题研讨会,并发布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番缺“芯”让汽车全产业链意识到国产汽车芯片的重要性,政府推动也使得整车厂愿意给国产芯片更多的验证和进入机会,这将给包括国产汽车芯片在内的国产汽车电子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车规级MCU的价格高,毛利高,但门槛也高,真正进入整车厂的周期更是比较长。
”航顺CTO王翔认为,此番缺“芯”让很多芯片公司迈向了车规级产品的研发。
整车厂采用一款芯片,不仅关注芯片本身的性能指标,还要考量芯片公司的产能供给量、产品稳定性、ISO质量认证等因素。
他希望业界一起努力,在1至2年内突破国产MCU在整车厂的高端应用,不仅可进入车窗、雨刷等应用领域,还能打入车辆的中控系统。

“信息化、智能化竞争的核心和基础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竞争,最终是上游设备和材料的竞争。
”对于化解汽车烦“芯”事,半导体界资深人士、文治资本创始合伙人唐德明强调,汽车缺“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国的芯片角力,进一步反映出中国发展半导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他建议相关部门切实扶持产业发展,一是更加扎实推进国产替代工作,给国产芯片公司进入应用创造更多机遇;二是更加重视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的发展。
(完)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