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已退休,在颐养天年
回想为振兴家乡经济而拼搏过的您
能否记得那段难忘的岁月

你是否记得童年在工厂大院里嬉戏?
你是否还能回忆起在厂房大门外等着父母下班的经历?
你的童年,有没有这个片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那些承载时代记忆、烙上工业印记的老厂房,一度被人遗忘在日益腾飞的新工业园区的角落。那些老厂,那些记忆,代表着的是情怀,这些老厂见证了北辰工业发展时期的繁荣,记录了大多数北辰企业员工一辈子的记忆。本期《北辰故事》第十二期看看北辰的工厂,带你追寻老职工的深深记忆。
改革开放初期,北辰工业快速发展,衍生了众多让北辰人民骄傲和铭记的工厂。
天 津 市 钢 锉 厂
天津市钢锉厂坐落在北仓道西端北侧(1996年搬迁,旧址兴建起瀛台里居民区),创建于1973年,北仓公社(乡、镇)办企业,为天津市唯一生产“飞鸽牌”钢锉厂家。产品有方、圆、角、扁、半圆5类规格,达到全国行业领先质量标准,1988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1988年、1989年先后被评为天津市市局级先进企业和优秀管理企业。1994年有职工283人,产值4000万元,利润212万元。
(天津市钢锉厂旧场地)
(天津市钢锉厂大门)
双 街 钢 管 厂
双街钢管厂为镇办外向型企业。坐落在引河桥北、京山铁路东侧,占地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纵剪、压延、焊管、镀锌、钢材压制、制鞋等现代化生产线。
1978年由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扶植兴建,仅有纵剪、镀锌车间各1个和1套460焊管机组,年产镀锌焊管7000吨,产值900万元。
1980年,出口产品由加工改为自营,成为区内首个外向型乡镇企业。
1988年5月,与美国合资成立天津双利钢材制品有限公司。是年,改称双街钢管总厂,并新建7个主体配套生产车间及2条生产线,年产焊管5万吨,产品获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飞龙奖。
(双街钢管集团办公楼)
(钢管待运)
(生产车间)
1979年后,北辰区内社队企业开始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制。
华 兴 漆 包 线 厂
华兴漆包线厂坐落在宜兴埠镇西北,宜兴埠镇办企业,后称线材总厂。1980年建厂时职工30人,固定资产原值30万元,主产裸铜线、漆包线,年利润33万元。1985、1986年“华兴牌”TR012紫铜线先后获市级和部级优质产品称号,1986、1988年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先进企业。其后陆续新建华北电解铜、华北电缆、华大福利塑胶线、华北制钉、立飞塑料等6个分厂和港兴合金线有限公司、鑫鑫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利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3个合资企业,朝着集团化外向型经济实体发展。1991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宜兴埠漆包线厂房)
(漆包线厂工人正在加工)
(成品展示)
色 织 十 七 厂
1980年,西堤头公社创建色织十七厂,主产棉布床单布,1992年有职工780人,产值932万元。1989、1990年“联字牌”44英寸色织纯棉被单布先后获天津市局级、天津市市级优质产品称号。1990年,该厂荣获天津市级节能企业称号,1991年被评为区一级设备管理达标企业。
(织布中的工人)
(成品展示)
北 仓 织 布 厂
北仓织布厂坐落在北仓道西端北侧(1997年迁址后,兴建瀛台里居民区),创建于1981年,北仓村办企业,主产棉布。1997年有职工646人,销售收入2604万元,利税8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54万元,被国家农业部评为“质量管理达标单位”。1991年,“立马牌”32纱布获天津市优产品称号。
(北仓织布厂大门)
(北仓织布厂职工在操作织布机)
中 药 加 工 厂
双口一大队中药加工厂创建于1982年,为天津中药六厂包装“速效救心丸”等产品,1991年获评区先进企业,1994年产值176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9万元。
(双口一大队创建中药加工厂房)
(加工过程)
金 锚 集 团
金锚集团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创建于1984年,2004年扩大为集团公司,占地面积19.1万平方米。下设天津市金锚进出口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锚园林工具有限公司、天津市金锚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其中金锚科技发展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金锚家居为小巨人企业。
(厂区一角)
(厂区一角)
(生产线)
(新厂区)
(新厂房)
(新生产线)
振 兴 钢 厂
1984年,刘快庄村创建振兴钢厂,主产螺纹钢,1991年荣获区级先进企业称号,1992年创利税466.7万元,1993年荣获区政府3年创利税大户目标管理奖。
(刘快庄村创建振兴钢厂大门)
华 峰 制 衣 厂
华峰制衣厂坐落在西堤头乡东堤头村北,建于1985年,以生产男女茄克衫为主。
1988年后,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西服生产流水线和美、德、法、意等国先进的专用设备,形成时装、茄克衫、风衣、防寒服和高、中、低档西服等1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1991年,“环洋牌”时装系列获“市(局)级优质产品”称号。
1992和1993年,产品连获“天津市场最畅销产品”称号。
1993年,时装系列获全国“华夏服装设计表演大奖赛”金奖,并被评为市级优秀管理企业。
1994年改名斯必得服装公司,1997年12月组建天津斯必得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天津斯必得美容制品有限公司、斯必得科研中心、华峰酒楼、华联药材提取加工厂、北辰立新服装厂5家子公司及3家参股企业。
是年,“斯必得牌”西装和时装被天津市政府评为“天津市名牌产品”。
(华峰制衣厂最早的科技楼 )
(华峰制衣厂“斯必得”时装)
(华峰制衣厂在天津市各大商场橱窗展示的“九一年系列服装”)
(1994年改名后的“天津市斯必得服装公司”外景)
大 华 汽 车 装 配 件 厂
大华汽车装配件厂坐落在津霸公路南侧,韩家墅村办企业,是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主要配套生产厂家。前身为创建于1981年的汽车修理厂,主要为天津汽车制造厂加工钣金和组装少量汽车驾驶室。
1985年改现称,始产天津“雁牌”汽车驾驶室壳及部分组成。
1988年与天津汽车制造厂联建大华驾驶室分厂。
1989年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汽车配件冲压生产线,1991年9月投产。企业以“雁牌”133汽车驾驶室为主导产品,也是“天津大发”车身部件主要配套厂家,对外承揽上海“桑塔纳”和北京“切诺基”轿车车身冲压业务。
1986年,北郊区按照城乡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城郊型、外向型发展方向,走以内涵为主的发展生产之路。
万 达 轮 胎 集 团
万达轮胎集团坐落在天津市外环东半环附近、畜牧研究所新路,原名万里自行车厂,1988年宜兴埠镇一街创办,1991年易名万达摩托车胎厂,1994年成为华北地区力车胎生产规模最大企业。
1995年成立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在天津市乡村工业百强企业中,销售收入位列第十,利税位列第五,被国家农业部评为“97中国同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100家”第四名。
(1988年 万达摩托车胎厂外景)
(生产车间)
(万达轮胎厂检测员检查车胎质量)
天 津 塑 力 集 团
天津塑力集团组建于1989年,是全国工业重点行业十佳企业。所产500KV超高压电缆被誉为“中国第一缆”。
(1989年 天津塑力集团)
长 荣 鞋 厂
长荣鞋厂位于西堤头镇内,生产散步鞋系列,品种多、款式新、质量好,基本占领本市各大中型商场,畅销“三北”地区,并出口俄罗斯。
(鞋业加工)
(旧加工车间)
(外商)
川 野 摩 托 车 厂
川野摩托车厂是小淀乡办企业,坐落在津围公路东侧,1991年建厂,占地23970平方米,建筑面和5122平方米,“川野牌”三轮摩托车年产最高纪录超过6000辆。
1994年有职工168人,产值12000万元,利润1212万元,被评为天津市明星企业和优秀管理企业,并荣获国家农业部“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称号。
1995年销售收入10亿元。1997年3月组建川野集团,下属汽车电机厂、八达实业总公司摩托车厂、天津机械厂附件分厂、津北兴淀联合机械、兴阳摩托车配件厂5家企业。
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为“中国包装龙头企业”。1995年成立,为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7500万元。位于科技园区北区双原道20号,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专业生产、销售印后设备,主导产品为圆压平电脑烫金机、高精密高速自动模切机、高精密自动平压平电脑全息烫印模切机、高速自动糊折盒机等。年生产各类印后设备200余台套,产品出口到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2009年,有员工400余人,实现销售收人2.58 亿元,纳税3004万元。
(旧生产车间)
(旧厂房)
(长荣新貌)
改革开放40年来,北辰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定制了北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努力建设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原始创新引领区、先进制造研发转化集聚区。
2017年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9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1家,累计分别达到6837家、395家和245家,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累计达到90家,新认定“杀手锏”产品4个,累计达到41个,新认定“专精特新”产品17个,新创市级名牌产品8个,累计达到117个。
未来,北辰区还将引进一流研发机构,鼓励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形成创新创业浓厚氛围。
老工厂承载了许许多多北辰的回忆,我们的父辈大多都曾在这些厂里工作过,那里承载了他们的青春,直到今天他们闲谈间还经常会提及那段岁月。
如今,这些曾经辉煌过的老工厂多数“老”了,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想当年,这些工厂正值“壮年”。他们有的是利税大户,有的是出口创汇企业,有的拥有响当当的品牌,为北辰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数以万计的老职工,为北辰发展奉献的光和热,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在此,我们谨以这组老照片表达我们对那些老工厂职工的怀念和对广大劳动者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