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坐落在山坳之中的笔架村,是孝感市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村,曾是全市最穷的红色村,与武汉市黄陂区清凉寨一山之隔,地理位置尤为特殊,全村57户206人,红色文化遗址、柜子沟、狮子口等众多景点,环境优美,植被良好。
“过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出门就是靠双腿和双肩,想去趟山外路上要花一整天。
自从‘四好农村路’修进了村,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春节有40多台外地牌照的小车开回了村,村民们自发捐钱玩龙灯,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笔架村路长刘柏成说。
要想富,先修路。
孝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饶勤秀说,我们配合相关单位和部门想方设法凑齐项目资金,将3.5公里的盘山路硬化扩宽到5米,加装护栏、防撞栏、安全标识,建设观景平台、交通驿站、候车亭等,1.8公里的通户路也翻修一新。
“1994年冬我刚嫁到笔架村时,因道路艰险,又逢雪天,无人送嫁,只好将嫁妆放在山外,只身一人上山。
”笔架村支部书记胡菊红笑着说:“现在村里通了好路,进出都很方便,此外村里生态环境好,特别是夏天电扇都不用开,半夜还得盖被子。
”
得知村里的路扩宽了,原在河南创业的刘超回村成立了孝昌县笔架山种养专业合作社、孝昌瑞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种植茶园,养殖黑猪、山羊等,带动30多户村民就业务工,带动全村原生态茶种植面积扩大到上千亩,村里的茶叶走向了大城市。
路畅产业兴。
交通的便利,让笔架村的生态茶园、高山露营、风力发电等产业初具规模,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维护、修缮抗战遗址、战时医院,拓展“一红一绿”旅游元素,挖掘“一山、一峡、一湖”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带动蜂蜜、野生菌等土特产销售。
路畅游客来。
每天春天盛开的映山红、夏天不开空调的凉爽、秋天古银杏树的金黄、冬天齐特的雪景等优势资源,吸引了各地游客,村里已开办了4家农家乐、2家民宿。
随着来村里赏花、避暑的游客日益增多,越来越多走出去的笔架人,重新回到了村子里。
入赘到新洲的刘干成回来了,发挥苍术种植技术,带动8户村民种植苍术60亩;泥瓦匠刘高峰也回来建起鸡舍;刘光伟、万淑芳脱贫户等在基地干活,一天能赚130元。
村民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笑容也多了起来。
随着物流快递进村,村民坐在家门口不仅能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网购便利,而且让生长在大山中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变成网上的抢手货,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孝昌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胡杰说,为最大限度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每当大雪封山,笔架村村民就会顶着严寒,一铲接一铲地用人力除雪,铲出雪天的出村通道。
为了让这条来之不易的路使用得更长久,笔架村村民齐心协力当起了养路员、护路员。
下暴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险情。
每当雨季来临,笔架村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做好准备,第一时间上路排水清淤、排除险情。
“青砖黛瓦马头墙,笔架民居好风光”,过去的穷山村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
孝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明智说,笔架村是“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的代表,孝昌县300余公里产业路、旅游路,贯穿林果药茶、稻田综合种养等特色产业基地77.4万亩,连接周边2A以上景区14个,实现年产值60余亿元,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潘庆芳 )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