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突然打开车门 过马路小伙儿被“撞飞”(车门开车开门打开小伙)

车门打开撞“飞”小伙儿

4月23日16时30分,在路过石家庄市富强大街与槐中路交叉口时看到,南北方向的信号灯变成绿灯后,一名年轻小伙儿由北向南跑过路口,一只脚刚跨上路南便道的马路牙子,就咣的一下被撞趴在地上。
幸好他反应快,一个趔趄翻身坐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看起来似乎没受什么伤。
小伙儿这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被停在路南的一辆汽车副驾驶位打开的车门撞倒的。

“我当时正在跑,车门从后面又推了一把,感觉力量特别大,我就一下子‘飞’出去了。
”小伙儿告诉,该路口不能长时间停车,那辆车是临时停靠,坐在副驾驶的女士当时要下车,没注意周边路况就直接打开了车门,把他给撞倒了。
女士见状一直向他道歉,他检查了一下发现自己身体并无大碍,便没再追究对方的责任。

汽车突然打开车门 过马路小伙儿被“撞飞”(车门开车开门打开小伙)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开车门伤人”事故频发

“下车前一定要看好了再开车门,这是常识,然而还是有好多人没有养成这个习惯!
”目睹这一幕后,一位过路的男士说,“里发布过多少回了。

正如这位男士所言,在网上搜索“开车门”,发现仅仅最近半个月内,各地媒体发布的“开车门撞伤人”事故就有二三十起,有的甚至导致受害者在被撞倒后遭遇二次碾轧身亡:

江苏省南京市一辆汽车后排乘车人在打开车门时,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擦,导致骑车人吴女士摔倒受伤;

河北省廊坊市一男子在开车门时,将一位骑自行车的老人碰倒;

天津市司机刘某打开车门将顺向骑行的李某撞倒,李某被公交车碰撞身亡;

江西省南昌市的熊某打开驾驶位车门时,与后方两辆电动车碰撞,致其中一位骑车人史某死亡……

很多人还没有养成习惯

在石家庄街头随机走访了一些市民,绝大多数受访者都可以明确说出安全开关车门、上下车的方法。

“话虽如此,但很多人并没有养成习惯,事实上经常一着急就看也不看突然打开车门。
路上一些电动车速度也很快,离汽车特别近,有时候擦着车门就过去了,让人吓出一身冷汗。
”一位闫姓市民说,两个月前她妹夫就在开车门时不慎撞倒了一辆从后方驶来的电动车。

“荷式开门法”

“荷式开门法”有用吗?

此前网络上流传过一则教大家如何安全开车门的“荷式开门法”,多多少少可以让乘车人在打开车门时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少一点危险的可能。

“荷式开门法”,英文写作“Dutch Reach”,直译就是荷兰人下车方法。
这一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距离车门比较远的那只手来开车门,也就是左驾用右手开车门、右驾用左手开车门。
之所以被称为“荷式开门法”,据说是因为骑自行车曾是荷兰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荷兰的汽车司机中早在50年前就已普及这样的下车方式了。

“荷式开门法”究竟效果如何?昨日试验了一下。
如果是坐在驾驶位上,下车时应该右手开门、侧肩、转头、微开车门仔细观察,这是“荷式开门法”的核心。
发现,在用右手开门时,上半身必须扭转,头部和肩膀随之转动,而眼睛也自然而然地会注意到窗外的情况,有助于及时观察到后方来车。
此外,用远离车门的那只手开车门,还能有效保证车门不会在一瞬间打开过大,门与车之间留一条缝,也多了几秒钟来观察周边路况。

相反,如果用距离车门较近的那只手开车门,很容易来不及思考就习惯性地将车门直接推向外,增加了发生危险的可能。
除了驾驶位之外,坐在其他位置的乘车人同样适用“荷式开门法”。

车停稳前不得开车门

其实,所谓“荷式开门法”无非是一种良好的乘车习惯。
安全开车门,在我国是有法律依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就规定,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车关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坐者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开车关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规定。

据石市交管部门的民警介绍,“开车门伤人”事故究竟属于哪方的责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驾驶人是违法停车,那么驾驶人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是乘车人没有注意周围情况草率打开车门,主要责任应该是乘车人;如果司机和乘车人在开车门事故中都有过错,那就共同承担责任;如果相撞的非机动车或行人也存在违法行为,同样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防患于未然。
民警提醒市民,泊车地点不能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驾驶人应提前提醒乘车人,在看清车辆前后左右来往行人和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再开门下车;驾驶人自己开门下车前也要注意观察,防止被从旁边路过的其他车辆碰伤或因开门撞上别人;步行或骑车的行人在路过停在路旁的车辆、尤其是刚停下来的车辆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与车辆的距离,以防突然打开的车门伤到自己。

(燕赵都市报 李珂 文/图)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