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水箱温度过高,谈好修理费1000元,谁知道修理厂大修一番,最终收费1.7万元......

机动车保养一个半小时,“价格透明”4S店收费2.3万元……
近日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发布消费提醒
呼吁汽车维修及保养行业
“明厨亮灶”
据了解
4S店/汽修店套路多
消费者维权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
三方面
???
?合同签订不规范。实践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通过“口头”约定、维修凭条代替合同或者使用经营者提前制定的大而化之的格式合同,由于欠缺内容明确、规范合理的书面合同,部分经营者在维修/保养时擅自更换部件、增减项目,导致费用大增。
?由于消费者无法监督维修/保养全过程、发现问题较晚、未索要相关票据等原因,也导致消费者在后续维权过程中举证困难。
一些修理店打着“价格透明”的幌子,“看车下菜碟”“没病小治,小病大治”“只换不修”“强制消费”等过度维修/保养方式,已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经营者应当诚信经营,维修/保养过程中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可能构成欺诈。
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及相关监管部门应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规定完善档案管理及诚信服务评价相关体系,加强对档案及从业人员诚信监管,推动汽修行业做到“明厨亮灶”,不仅“价格透明”,更要过程和信息透明化,以此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依据,从而推动全行业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汽车维修/保养作为服务业,经营者只有完善纠纷解决机制,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形成良好的声誉,与消费者形成长期信任与合作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掌握汽车基本知识,理性养车。及时检修/保养能保障机动车性能及行车安全,但“及时”不等于“过度”,消费者按照机动车使用/保养手册、根据车辆使用场景及频次等实际状况按需维修/保养即可,无须刻意缩短保养周期。频繁更换机油、清洗车辆及发动机舱、频繁做冷门保养项目等过度保养行为可能会加重机动车负担,影响车辆性能。
规范签订合同。消费者维修/保养机动车时,尽量选择资质好、信誉度高、规模大的维修店/4S店,主动要求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明确维修/保养项目、工期、价格、付款方式及时间、维修质量标准、维修后保修期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对于不明白的故障及项目,要求承修人解释说明,谨慎添加非必要项目,需要购买更换配件的,确认配件的包装、标签齐全,承修人员承诺保修的,写入书面合同。
核对费用清单。索要正规发票和结算清单,仔细核对实际维修/保养项目及对应价格,明明白白消费。留存合同及相应单据,发生消费纠纷时积极维权。
1、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薛晶晶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