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针对提问内容回应:
1:是转向拉杆断了;
2、“往右一卧”,车主的这个描述能理解,即便是转向拉杆断掉,断掉那一侧车轮必然会往左/右偏转,如果当时正处于转弯或者回正方向操作的瞬间,配合车主手上的转向动作,“往右一卧”是主观感受,个人觉得作为普通车主描述没有问题;
3、低速碰撞断转向拉杆是不是质量问题,咱不着急,根据经验,如果相同案例发生两次以上,那么该故障真因件估计会发生至少一个批次的问题,等等看。
==========
接下来谈谈个人对新车转向拉杆断裂客诉处理的看法:
首先,这个视频剪辑的没做好,起码先后顺序上排布的不对。
如上图,如果仅仅看上述叙述,应该是先撞后断。
但据视频中车主的描述,如上图车主想表达的是,首先感觉到车辆方向失控之后,才发生的剐蹭。
我们再来看看4S店怎么回应?
因为该视频并没有描述事件全部经过,所以我们也只能凭视频中的只言片语来推断。
如上图,经销商工作人员给出了先撞后断轴(应该是拉杆)的结论,然而这给自己带来了一个问题,多少公里能造成断裂?经销商工作人员又回答:怀疑是60km/h。
其实这就很被动了,如果我们作为事件中的工作人员该如何回应这些问题呢?
我们仔细来看上图中断掉的转向拉杆,图左侧的拉杆位置貌似有些变形,右侧不详;
断裂位置刚好是拉杆上套扣的位置;
至于该拉杆断面儿中有没有陈旧性伤痕,视频画面难以清晰显示,并且视频中的双方都没有提到,但这是一个相对重要的内容。
如果工作人员说:您看,根据连杆断裂的内侧发生形变的情况,应该是受到过外力所致。
如果对方问是何种外力,则可以回答:可能这个问题车主比我们更清楚,将问题抛出去。
其实用车情况车主肯定更清楚,所以这个问题也应该车主回答,因为涉及关键要素,还是要讲证据才行。
然而事情到了“争论先撞后断,还是先断后撞”这步田地本来就已经走偏了。
事件发生后第一步,双方应该先固定证据,例如断面有没有陈旧性伤痕?拉杆有没有发生弯曲形变……等等?
接下来,作为经销商应该了解用户的诉求:
1、退换车?
这当然不能承诺,若用户第一诉求是退换车,并且态度坚决,那么工作人员只能是采取“公了”的态度,但不能任由事态无线扩大,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所以,还是要努力向“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引导。
只是在沟通过程当中,言语一定要注意做到滴水不漏,就是说能拿到台面上说的,避免沟通音视频文件流出,造成被动。
2、要求经销商承担事故损失,包括车损和无损?
如果用户只是这个诉求,则事情完全可以不必闹到这不田地。
毕竟媒体传播后,有信孙猴儿的,就有信八戒的,作为顾客的同理心,大多数人会偏信“用户”说法,对于经销商和主机厂的品牌声誉而言,还是有相当损害。
3、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减少用户的时间成本和保险等成本,降低4S和主机厂的声誉损失。
如果仅仅是车损,换拉杆、翼子板和前杠修复喷漆+其他小损伤,按“成本”而言,并没有多少钱。
经销商可以通过走用户保险的方式解决,经销商提供第二年保费上涨的损失,然后以长期会员、工时折扣……等手段来与用户达成共识,根本不必走到主机厂层面。
==========
经销商为什么会推诿?
这是主机厂层面应该考虑的问题,是不是考虑成立“客户支援部门”,日常就是解决这些棘手的,难以判定责任的客户投诉。
例如该事件,经销商当然可以免费给更换一根拉杆,但后续的车辆损失/物损,到底有多少?
服务经理有没有权限签这么大单?都可能导致工作人员产生“畏惧”心理,因而导致推诿,进而引发事态扩大化。
总而言之,客户满意度和主机厂&经销商的密切配合有关。
主要看主机厂在乎不在乎了,对于经销商而言,影响的只是一地客户,对于主机厂而言,影响的是全国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