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替考事件隐藏多少权力任性

6月7日,紧张与淡定间,942万考生终于迎来了检验他们十年寒窗成绩的高考。
虽然说高考制度因区域差别还有不公平现象,但终究这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赛 跑。
坐进考场,你不再因身份、家境、性别、地位而有所区别,试题、考号、考场、评卷、填报志愿机制的完善,也都是为了保障让这场竞赛近可能地公平,让人才 真正脱颖而出。
不过,历年高考都会出现各种腐败问题,有试题泄密,有监考失责,有高科技作弊,有枪手替考,而今年高考第一天,替考事件就又一次浮出水面, 甚至都能进入其中成为卧底“枪手”。

去年高考期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通许县曾发生高考替考舞弊案件,并查处违规违纪考生165人,替考127人,5名学生家长、1名车主兼司机及1名主考被控 制,监考老师35人被调查。
这起事件的中介者也同样源自湖北,他们与个别考务工作人员串通进行替考作弊,杞县教体局的一名女领导因制作指纹膜被调查,她正 是那名主监考。
河南替考事件最终所有枪手被开除学籍,他们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被 替考者停考3年,58名教师和教育部门官员受到开除公职、降低岗位等级或记过处分,另有10名有国家公职人员学生家长被政纪处分。

去年的替考事件,从招聘“枪手”、打点考场、组织“枪手”参加高考可谓“一条龙”服务,中介还与学生家长和工作人员讨价还价达成酬劳,如二本2万,一本3 万,重点一本5万,“枪手”定金5000,打点考场每个7万,这一系列流程的天衣无缝,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可见,正是有了需求,有了市场,有了权力的介 入,高考替考才能够突破层层监管防线。
当高考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勾肩搭背、利益结盟,高考制度的公平原则将被破坏,当劣才驱逐良才,尴尬的将不止是高校。

时评替考事件隐藏多少权力任性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年的江西替考事件,成功以枪手身份卧底进入考场,并在考卷上写明卧底一事,请求考卷作废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见了主考官巡视员提醒赶快抓人。
”不过, 笔者也却另有所思。
其一,同样源自湖北的这起替考组织事件,证明去年河南的替考事件并没有真正被拔根起底。
其二,在去年河南替考事件影响下,今年江西再次 发生替考事件,证明“内鬼”依然在,而且大有“不收手、不收敛”的汹汹气势。
其三,枪手所在的湖北知名高校与被替考学生的南昌二中均有不可推卸的纵容之 责。

虽然有去年河南替考事件的前车之鉴,但今年再出江西替考事件重蹈覆辙,证明了相关高考考场监管制度依然有漏洞,权力依然在任性。
此外,《刑法》、《国家教育 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都对高考腐败制约苍白无力,导致问责各行其是、松严无度,正因此,权力之手和那些有钱有权的学生家长才有了操作舞台,“枪手”才有 了出手动力,道德与法纪的模糊,问责的形式化映衬巨额利益的诱惑,都为今年替考事件埋下了伏笔。

高考考场应该是公正、神圣的,这里不应该成为权力任性的舞台。
对此,笔者认为,全面依法治国语境下,相关法律要及时完善,教育监管和严厉问责也要及时跟上, 只有三管齐下,让替考中介没有市场,让“枪手”不敢出手,让学生和家长不敢侥幸,让权力不敢任性,高考考场才能真正清静,考场腐败才能不再“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文/刘立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