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保险都甩锅,该怎么办?(保时捷车主断裂售后质量问题)

一年前购买的这辆Macan曾经让车主非常满意,但使用一年后,就在今年的5月1日,这辆车却莫名发生后摆臂断裂,随后4S店坚称“非车辆质量问题”,并拒绝负责,让车主走保险渠道;保险公司却坚称“此为车辆质量问题”,并拒绝理赔。

还记得陈佩斯和朱时茂著名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里一句台词,“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大逆转通常让人十分惊讶!
保时捷可是向来在质量上都有很好的口碑,如今来了一个大逆转,车主瞬间跌落谷底。

说起汽车断轴,尤其是这几年可以说层出不穷。
速腾断轴,福特断轴等事件大家都很熟悉。

售后、保险都甩锅,该怎么办?(保时捷车主断裂售后质量问题)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此前线外邦也针对汽车断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回顾一下“为什么断轴更偏爱美系车?原来真相在这里…”,断轴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种,一个是设计缺陷,另一个是零部件质量问题。

保时捷Macan这辆车上市的时间不算短,整个销量的绝对数很大。
截至到目前这款车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断轴问题。
从断轴的事故车辆来看,可以看到是一辆保时捷Macan S车型,该车的后悬挂采用的是常见的多连杆悬挂结构,下摆臂的材质为铝合金,表面来看设计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

根据车主拍摄的图片和车主的描述显示,出现断轴时,该车只是在铺装道路正常行驶,并没有涉及碰撞。
可以排除车主人为原因。

那么断轴原因很可能来自于零部件的质量问题,而且并非是成批次的零部件问题,只是这个小概率事件不幸被这位车主碰上了。

看完了原因,按理说这个锅应该由保时捷来背。
为什么4S店还是理直气壮地拒绝负责呢?原因有三:

1、一直很可靠,从未有黑点

保时捷这么任性很可能就是基于对自己品牌力的自信。
保时捷最开始作为一个跑车品牌,并在随后凭借两款SUV及一款4门轿车取得了销量上的成功。
保时捷这个汽车界的“别人家的孩子”在质量上一向来都有不错的口碑。
2017年美国消费者报告中,保时捷排名第二。

2、车主对刹车喷漆,非原厂状态

在很多产品的三包政策中,都要求“用户确保原厂状态,否则就不予保修”。
从这位车主与其他车友的对话中得知,该车正是对车辆的刹车卡钳进行了喷漆。
而这一点恰恰成为了4S店认为该车非原厂状态的直接证据,因此拒绝保修。

3、一旦承认,岂不是不打自招

其实Macan这款车断轴的事情还真的并非个例,只是相比与那些大的断轴事件,这辆车出现断轴的绝对数字还是很小。
如果一旦承认这次事件是质量问题,那么之前有过同样问题的车主会怎么办?是否会引起其他车主同步维权?进而影响到整体的销售。

▲2015年网络曝光的一组图片,同款车型,同样的地方断轴。

进口豪车为什么这样?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就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进口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问题。
虽然在被央视“点名”之后,进口大众对该批次的车辆进行了召回。
但是在被“点名”之前,大众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面对众多出现同样问题的车主,大众先是让车主报保险走保险理赔;然后免费修复发动机;再是修复后延长质保;最后才是召回。
此次的保时捷Macan同样是百万级进口车,出现问题为何都是先吃了闭门羹?对于这种进口车辆,国内的经销商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技术解决方面需要国外总部工程师验证和实现。
倘若国内的经销商不积极推进,国外总部的工程师的态度或许就不会有迫切感,更谈不上令国外总部对问题产生重视并解决。

车主又该怎么办?

虽然只是小概率事件,但是遇上了就是绝对事件。
4S店和保险公司两方各执一词,车主又该怎么办?为此,该车主组建了一个车友群,共同讨论该问题。

根据汽车三包政策,有“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不得改装、调整、拆卸,但消费者自行改装、调整、拆卸而造成损坏的;”将免除三包责任。
因为此次事件中,车主的确对刹车卡钳进行过喷漆,当前4S店也是以此理由拒绝车主的述求。
难道只能自认倒霉?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根据汽车三包政策的细则,车主可求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也可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申述,最后由权威技术部门对该车进行鉴定。
最终根据认定的结果,划分责任归属。

最后说几句

我国的法律规定,谁主张权益谁就应该举证。
在此次事件中,保时捷方面既然断定并非质量问题,那么显然不能仅凭车主对车辆进行过改装,就说明不是质量问题;而是应该安排技术检测,找出问题的真实原因,就算是车主的原因,也应该出具一个明确的说法。

对于车主来说同样如此,对刹车卡钳喷漆是很多车主都会做的事情。
操作步骤无非就是拆下车轮,都很少会拆除刹车卡钳,根本不会触及出现断裂的下摆臂。
车主既然主张车辆为质量问题,应该自行寻找权威检测机构,对这一问题进行权威的鉴定。

另外,笔者很理解车主追求个性,希望自己的爱车更加与众不同,而对车辆进行改装。
但是改装最好在权威的机构处进行,不要在没有资质的改装厂私自改装。
一方面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以免出现扯皮的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