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啦,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咋弄了!
这个导航系统很不错,点个赞!
”日前,雷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全市首推电子办事导航系统,受到市民的欢迎和称赞。
据了解,2016年10月31日,雷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开启政务服务改革新里程。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变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现象,2017年以来,该中心积极与市直审批部门沟通协调,顺利促成24个部门及一批事项进驻中心。目前,该市共有42个审批部门410项服务事项进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68人增至135人,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的目标。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该中心去年底推出电子办事导航系统,为湛江市首个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
走访时看到,行政中心大门口挂着二维码宣传牌,各窗口的桌面放有二维码台卡。当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在大门口扫一扫二维码时,立即获取了该中心提供的办事导航,手机上显示了该中心上班时间、中心地址、交通指引、咨询或投诉电话、手机入口二维码、热搜、办事搜索和所有窗口名称等。当点击某窗口名称时,立即显示该窗口为群众提供的办理事项,再点击办理事项,即可获取了该事项详细的办事指南信息,办事再也不用“一头雾水”。

“既节约纸张、绿色环保,也便于办事群众查看、保存和传播。”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根据上级指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必须提供纸质版《办事指南》,以便给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更多帮助。经观察,一直以来群众看完基本上都是丢掉,该中心40多个窗口,每天消耗300张左右《办事指南》,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此情况下,行政中心领导参考了广东政务服务平台特点,想到了电子版办事指南并建设了这个系统平台。
据悉,该电子办事导航系统,仿佛一个微网站,24小时对外网运行,内容展示逻辑清晰,服务对象一看就明白。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或电脑中浏览该中心各窗口所有办理事项指南信息,在未办事前清楚了解在哪个窗口办事,流程如何,需要带上什么证明材料,办结时间是多久,再不明白还可打电话咨询窗口工作人员,彻底解决了群众或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难题,进一步落实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
位于遂溪的恒润机械公司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饲料机械生产企业。 郎树臣 陈煜 摄
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政策平稳落地;继续实施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减税政策实现全覆盖;继续落实其他减税政策,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医卫体制改革方面,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树立大健康理念,围绕健康中国、健康湛江建设大局,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国企改革方面,全市完成44家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实施湛化集团环保搬迁,市基投集团、交投集团分别成功发行10亿元债券。盐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过去一年,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让湛江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中广核湛江公司负责人吴福民说起湛江的投资环境,不禁点赞。他曾经在多个城市工作过,对城市投资环境有很深的感受。他说,湛江市政府政务服务水平高,全心全意为企业解决难题,工作力度大、服务态度好。因此,他对湛江投资软环境感到满意,对企业未来在湛江的投资也非常有信心。
与此同时,湛江共有18家企业走出去,投资遍及东盟、伊朗、印度等地,涉及制糖、教育、远洋捕捞、水产、农业种植和加工等行业。
技术员在龙健电子车间内工作。 李嘉斌 摄
更关注内生动力:促进民营与中小微企业发展
“岁末年初是我们的销售旺季,以前,客户买了车缴了税,要等到纸质完税证明打印出来才能去车管所办登记,客户感到麻烦,我们也怕忙中出错。现在,实现了完税信息电子化,客户不用排队,我们也大大节省了票证领用、开具、管理的时间,这项新举措真是太方便了!
”近日,湛江某汽车销售公司财务经理梁女士这样说道。
与梁女士一样体会到办事更方便的民企负责人还有不少。这一切都得益于湛江促进民营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列具体措施的实施,是湛江更关注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具体表现。
湛江市提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部署,一如既往当好企业的“保安”和“保姆”,打造一支“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出实效”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企业调研,多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工人在组装钢琴。 郎树臣 摄
过去一年,我市积极采取“优环境、助融资、推双创、突重点、强服务”等务实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创新发展。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将达到1900亿元左右,实现就业人数将达到110万人左右,实现税收将超过450亿元。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全市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和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的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市场主体和城镇就业岗位。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7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88%,其中2018年预计新上规模民营工业企业约1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占一半以上,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21家,其中湛江晨鸣纸业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并入选广东省民营500强。预计2018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将超过45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0%以上,涌现出一批创税大户,30家民营企业税收超千万元,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位于廉江的龙健高新科技产业园的钢琴展厅。 郎树臣 摄
不仅如此,去年4月我市还印发了“湛江市人才新政30条”措施,在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平台打造、服务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有一系列的创新与突破,既包含破除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政策举措,又拿出真金白银引进培育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细致周到的公共服务,致力于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环境。政策的力度之大、涵盖面之广、资金扶持数量之多属前所未有。比如,从2018年起,我市每年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视财力情况逐年相应增加。加大产业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对新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助。对新引进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最高给予每年60万元生活补贴。对新引进的具有正高级、高级职称的人才,分别给予每年2万元、1万元生活补贴。
这些政策措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湛江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也日趋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