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会诊茶苗病(遮光茶苗土专家新华网薄膜)

新华社王新明、潘德鑫

3月18日,阴,微风在山间悠闲地打转。
刚吃过午饭,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茶业公司副经理赵仁希就坐不住了,他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

“喂,卢老师,我们茶园的茶苗出了点问题,能来看看吗?”赵仁希有点着急,受疫情影响才复工一个星期,就有茶苗出现黑枯。

土专家会诊茶苗病(遮光茶苗土专家新华网薄膜) 汽修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哦,好,我们一哈就来。
”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答复。

放下电话,赵仁希感觉轻松了些。
因为他知道,黔西南州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卢永成可是本地茶叶种植方面的“土专家”。

约一个半小时后,卢永成和同事们赶到茶苗基地。

赵仁希带路,车子穿行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路两边一排排遮光棚向远处延伸。
茶苗“躺”在遮光棚下,盖着两层“被”,上面是遮光棚,棚下是一层塑料薄膜。

茶苗基地共750亩、约1.2亿株,可上山栽种3万亩左右,是全县的茶苗繁育中心。
每年有数百名贫困群众在此务工增收。

10分钟后,车子停在一片苗圃旁,只见遮光棚和薄膜被掀开,一个工人正在往茶苗上喷水。

“不要浇水了,茶苗长到现在这个阶段,正是炼苗的关键期,炼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你们这样浇水不是炼苗,是毁苗。
”卢永成很着急。

说完,专家们蹲下去查看,只见发黑的茶苗一株挨着一株,杂乱地挤在一起。
抓起一把土,卢永成捏了又捏:“你这很可能是土壤湿度太大,挤压了茶苗的呼吸空间,导致缺氧而发黑枯死。

听完,晴隆县茶业公司技术人员汪级刚不服气:“这是温度太高烧死的,因为这里是阳坡,日照强,温度高。

意见不统一,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

“你们的遮光棚是几针?”

“三针加密,遮光80%以上。

“棚内温度35℃以上才会烧苗,现在这个天气,温度不高湿度高,遮光棚又能遮掉80%以上的阳光,不太可能烧死苗。

“那是怎么回事儿?”

“是土壤湿度太大。
它们就像保温箱里的婴儿,炼苗期间得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你们还浇水,苗会死得更快。

“那怎么办?”

“逢阴雨天,不动遮光棚,打开薄膜两端通风;遇到晴天,就把薄膜两端合上;如果温度太高,就在遮光棚和薄膜之间支一个5到10公分的架子散热。
这样反复三到四次,持续20天左右,再逢阴雨天,就可以揭去薄膜,保留遮光棚。

“然后呢?”

“揭膜一个月左右,揭掉遮光棚。
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正常田间管理了。

“我是土办法,他们是真专家。
”汪级刚口服心服。

沿着田埂走来走去、问这问那的赵仁希更加着急:“你们得赶紧给我出个方案。

走出基地,专家们经过讨论,明确了方案的原则:简短、管用。

于是,卢永成开始手写解决方案。
约半小时后,方案出炉,共有四条,短短几百字,分别对出现黑根的地块、未生根地块、土壤过湿地块以及气温过高时的处理均提供了详细的应对方法。

“这下心里有底了”,拿到方案,赵仁希笑了。
他把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迅速召集在一起:“就按专家的办,要是因为用过去的土办法出问题,你们得搂(兜)底。

技术难题解决了,卢永成跟开玩笑:“我们是科技先遣队成员,哪里有问题就往哪儿跑。
太忙了,院里开会,都得提前约我们。

赵仁希也跟着笑:“我都找他们三次了,每次都帮我们解决难题,以后还得靠他们。

天渐渐晚了,远处的山慢慢躲进夜幕中,卢永成坐上车,发动引擎。
在车灯的照亮下,山路清晰起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