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不一样,侧重于动手能力,并且汽车文化历史悠久
客观来说,我们教育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不如美国的,也不是不好,而是教育方式不一样,所以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已。再者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汽车历史比我们久远多了,他们大多数也都最技术的养车用车知识储备。比如一些简单的空调滤芯和空气滤芯更换等等,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没有什么难度,只是没有养成习惯而已。
国内没有地方自己修车,并且觉得是很低贱的劳力活

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国家城镇化这么快,都是寸土寸金,不像美国那样有那么大的地方可以进行修车,就算是自己想弄,也没有合适的地方,或者是合适方工具的地方,不像他们一样有专门的地库可以自己修车之类。
最后就是面子问题了,在很多人的眼里,总觉得两手黑乎乎的油就是修车的常态,认为这个职业比较低贱,不愿意接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修车师傅是很值得尊重的。
记得来美国后第一次钻在车底下把破损的消音器管子补好了,那种成就感是国内人很难理解的。连我太太都在笑我一下午趴在车下,搞得浑身脏兮兮的,就为省那一百刀的修车费?
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时我细想了一下,觉得我之所以喜欢自己钻研修车主要原因就是,汽车象是男人大玩具,自己修好了非常高兴。而这点在中国可能就做不到。别说工具不全配件不齐,也别说居家地方或修车知识不普及,最重要的是不仅可能毫无快感,甚至邻居都会另眼看你,贬你买得起车修不起车。
在美国,不仅没有人会笑话你自己修车,反而会夸奖你修车技术好。如果见到你摆开摊子在自家车道上修车,平时从来没说过话的邻居都会走近来与你交流修车心得。
在这里,不太有什么社会公认的低档活高档消遣等区分。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就可去做。大家都很尊重别人的选择。至少也不会有什么群体压力觉得这事好那事不好。综合以上提到的工具配件等多种原因,所以,美国人自己修车的很多。
早晨出门办点事,后轮胎一只没气了。2年多没换过轮胎了。没法子自己换吧。70岁了力气大不如前换了1个多小时才换上备胎。到修理铺子轮胎工发现扎了一下钉子给修补了一下。给我说前几天有一年轻人轮胎扎了钉子,发现后硬没换备胎走了2公里多来补轮胎,不但轮胎报废了,联带钢圈也变形损坏了,花了小一千元才修好。国人还是要用心好好学点保养、修理爱車的本事。对自己有很大的益处。跑在路上胆也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