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报讯(文/ 易雄文 图/米东区提供)9月15日,随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石化新村整村完成燃煤供热设施拆改工作(以下简称燃煤拆改工作),米东区完成了今年9023台燃煤供热设施的拆改工作任务。
据悉,今年,乌鲁木齐市“煤变气”项目计划拆改1.9万余台燃煤供热设施,其中米东区占全市拆改任务的近一半。
近日,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的石化新村接通了天然气管道,65岁的村民马继兄家里的壁挂炉也用上了天然气,以后家里再也不用烧煤了。他家二层楼房有六百多平方米,按照往年的惯例每年冬天都要用掉20多吨煤。

米东区铁厂沟镇的石化新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全村有155户村民。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运输产业,不少村民赚钱住上了楼房,美中不足的是供暖设施还是使用自采暖燃煤小锅炉。
在聊到已经进行的米东区燃煤拆改工作时,已经用上天然气的马继兄算了一笔自家冬季采暖的细账:自己家一个冬天自采暖需要储存20多吨煤,用煤采暖会花去近七千元。如果改成采用天然气需要八千多元,中间多了一千多元,看样子是多花了一笔钱。但接通天然气后,烧水做饭都可以使用,也算彻底告别了大冬天晚上还需要起来架炉子、压炉子用煤生火、取暖的诸多生活不便,“天然气”入户的生活显得方便又安全。
“拆锅炉,值得!
现在我们这里接通天然气了,和烧煤取暖的时候相比,费用稍微高一点,但是用天然气做饭要比以前用液化天然气便宜得多,一消一长,就差不多了。这个对我们家来说是能承受的。再说,现在不用冬季储煤了,院子里很干净;没有煤烟,也不呛人了;方便、安全。”马继兄说。
同一时间段,米东区古牧地镇的居民杨文洁,正在使用家里壁挂炉烧的热水给2岁8个月的儿子洗澡,作为受益于米东区燃煤拆改工作的居民,拆除了家里的自采暖燃煤小锅炉,也体验到了使用天然气“随开随用”的便利 。杨文洁表示:“燃煤供热设施拆改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中能看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的城乡接合部仍有大量自采暖燃煤小锅炉,这批小锅炉由于没有消烟除尘措施,能耗高,易造成冬季污染。
自今年乌鲁木齐市的“煤变气”项目开工以来,米东区抽调部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成立了燃煤拆改工作小组作战室,详细制定了倒排工期表,并积极与米东区内企业签订相关协议。
在米东区振兴社区自建房区域,工作人员正在拆除燃煤小锅炉附属设施
今年7月初,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的石化新村用了四五天时间拆除了全村所有自采暖燃煤小锅炉,进而开始全村的天然气管道集中改造安装工作。
据了解,在不足5个月的时间内,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共拆除9023台燃煤供热设施,在拆改过程中,针对被纳入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的住户,米东区将廉租房政策与部分闲置住房结合,为他们安排了集中供暖住房。
开挖路面,铺设燃气管线
米东区委常委高天成表示,自全市2017年起实施“煤变气”工程以来,米东区在两年间共拆除1.7万余台燃煤供热设施,实现了两年拆除米东全区所有中低空排放的燃煤供热设施的目标,有效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据悉,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已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气化城市。自2017年起,乌鲁木齐大力实施“煤变气”工程建设,共对4.9万余台燃煤供热设施实施拆改,进一步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今年乌鲁木齐市“煤变气”项目于4月20日陆续开工,共对远郊1.9万余台(户)燃煤供热设施实施拆改。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减少冬季燃煤耗量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19万吨、烟尘0.47万吨,能够有效缓解自采暖燃煤供热设施低空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改善乌鲁木齐大气环境质量。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