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强冷空气伴随冻雨的侵袭,作为高寒山区,三和村首当其冲。自1月4日起,大新供电所就打响了防冻融冰攻坚战。三和村地处偏远山区,离集镇近30余里,只有一条在山腰间盘亘的毛坯路进出,村里年轻劳力基本外出务工,多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4日早上7时,三和村支线线路覆冰、供电告急。在生产副所长李虎的带领下,于中午12时消除安全隐患,三和村支线七个台区当天未受恶劣天气干扰、运行正常。
5日凌晨两时,三和村张书记联系到台区经理周波,告知三和村因为连夜的冻雨,导致山里的楠竹覆冰过重倒伏,三和村支线已经全部停电。周波不敢怠慢,立即将该信息告知所长刘翔,在得知该情况后,刘翔连夜安排好抢修工器具及抢修人员待命。天一亮,立即赶往三和村进行抗冰救灾工作。但由于道路崎岖湿滑,工具车没有办法开,为了人员安全起见,抢修材料只得抢修人员肩扛手提,一路深浅的前往三和村。在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上午9时抢修组进入了三和村,不免被眼前的一幕震惊:连绵的群山已经被皑皑冰雪覆盖,包裹着厚厚冰衣的竹子已经被成片成片的压倒。“巡线!”李虎一声令下,抢修队员们便按照事先安排分成两组循着线路南北散开,一会儿就消失在了竹林里。
下午2时,早就过了饭点,张书记急了,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催着李虎:“李所,这都晌午了,赶紧让兄弟们到家里来扒口饭吧!”“张书记,我们自己带着干粮呢,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恢复村里的供电!”李虎所说的干粮不过是上山前备的干脆面。抢修员们累了,就靠着路边的石头休息一会;饿了,干脆面就着冰棍一起嚼,边嚼还一边调侃:“嗯,今天这干脆面果真很脆!”

晚上6时30分,天已经漆黑,抢修员们已经在雨雪中奋战了近十二个小时。当山里星星点点的灯光被点亮时,他们相视一笑:走,回家!
6日凌晨1时,身患重感冒的刘翔刚刚躺下,手机就急促地响起,来电是供电所老周:“刘所,磁龙线跳闸了!我现在去看看什么情况……”“不行,外面天寒地冻,还下着雨,安全第一,等明早再说!”挂掉电话,刘翔怎么也睡不着了。一夜无眠。
一大早,刘翔就赶到所里安排人员分配抢修任务。早上8时10分,磁龙线沿河主线在确认没有故障后恢复送电;9时20分,莲溪山支线、漕溪支线分别处理完倒伏竹木恢复送电,仅剩下河对岸的袁家岭支线没有回复。果不其然,11点30分左右,巡查袁家岭支线的朱亚辉传来消息:10kV袁家岭支线P7#-P8#杆间线路上倒伏大量的竹子,A相线路已经被压断,需要所里派人支援!
袁家岭支线属小水电移交线路,线路老旧、线径小、跨距大、地势高、地形复杂……刘翔来不及多想,立即增派人员前往故障点。但因故障线路在河对岸,工具车无法渡河,抢修员们只能骑摩托车坐渡船过河。可当过了河准备骑车上山时,抢修员们傻眼了:上山的水泥路面已经冰封,摩托车也无“用武之地”了。无奈,只得弃车步行。可步行也是难事,坚硬的冰面一踩上去就如同溜冰,就是轻装上阵也能摔个四脚朝天,更何况抢修员们还背着重重的抢修材料、器具。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附近一位热心的老大爷给抢修员们送来了一件“法宝”——草绳,用稻草编织的草绳绑在鞋上,就像给鞋子上了防滑链条,在冰面上行走便如履平地了。在大爷的帮助下,抢修员们踏上了破冰抢险的征程。是时,寒风呼啸、雨雾迷蒙。
当抢修员们冒雨赶到故障点袁家岭村时,已是下午1时。村里也早已安排人员协助对高压线路通道进行了清理,这也给抢修员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下午4时,当刘后明完成接线从电杆上下来时,全身都在打颤,一边焐着冻僵的手一边说道:“在电杆上面操作,耳朵都快被风刮掉了!”
下午4时30分,袁家岭支线顺利送电。
8日早上5时,袁家岭支线再次在风雪冰冻中断线。于是,破冰抢险的情景如6日一样再次上演,这真是:三九严冬十指寒,雪地冰天线路残;为保黎民暖心电,迎风战雪不惧难!
据统计,大新供电所在此次抗冰救灾期间共计出车21台次,恢复供电台区19台,抢修高低压线路4.2公里,为确保“两节”期间用户用电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辑 李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