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的工作职责包括哪些

信用管理师职业是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3月发布的一种国家职业,所定义的劳动者群体是“在企业中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2006年,信用管理师职业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增补本)》,其职业编码为2-07-03-06,属于国家职业第二大类,即专业技术人员大类。

信用指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又或者是不同单位间的交易、商品买卖达成时自动形成的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信用,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上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正因为有了信用,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国家之间才会自愿进行交易,并通过双方良好的信誉度,而达成更长久的交易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都不能离开信用,万事有信用作保障,交往交易才能持续稳定发展下去。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国有和民营大中型企业原则上在2015年底前必须配备1到2名持有信用管理师证书的专职信用管理人员”,政府如此重视,说明信用管理师这个新兴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信用管理涉及到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行为管理、法学、社交礼仪、国际贸易、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等诸多学科的内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3~5年内,信用管理师有两百万到五百万左右的人才缺口。

信用管理师的工作职责包括哪些 学类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信用的建立离不开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信用管理对国家的作用。国家通过信用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数据开放的推行者、契约执行的监督者、行业监管的实施者、不艮信用行为的惩罚者等;

二是信用管理对金融企业的作用。信用管理为金融契约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信用管理对其他企业的作用。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提高信用活动的效率保障信用交易的顺利进行,信用管理活动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企业对授信对象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四是信用管理对消费者的作用,即通过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给消费者的就业、借贷和投资活动带来各种便利,通过良好的信用管理,积极拓宽投资渠道,有利于个人财富的积累、提高淌费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在企事业单位运作信用管理的人员叫信用管理师。信用管理师是指运用现代信用经济、信用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使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从事企业和消费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信用管理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1、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2、制定企业信用制度与信用政策;

3、负责将风险控制要求嵌入产品设计和运营流程;

4、跟踪和监控客户及相关业务进展,预警、发现、处理风险事项;

5、搜集和加工各类风险信息数据,形成有效风险报告,提供风险管理决策依据;

6、建立客户评价规则,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和决策引擎;

7、运用信用管理专业技术及专业的征信数据库防范风险,并开拓市场。

据悉,现在非常多的中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信用管理部门,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而且为了减少企业赊销风险,设立信用管理师的职位对企业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从人才需求来看,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管理部门,按照我国当前333个地级市、2862个县的设置,每个行政单位配备两至三名信用专业人士,至少需要一百万名人才;评级与征信、各大中小型企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更大,预估将有300-500万人才缺口,但当前我国从事信用行业的专业人才仅3000人左右。

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各个企业单位要配备1-2名信用管理师,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一千余万家注册企业。根据这一数据统计,除去小作坊,夫妻店,我国信用管理师人员缺口在500万左右。

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信用管理师的人员能力验证工作。想要了解信用管理师如何学习,考试的学员可以关注下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的信用管理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属正司局级单位,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的事业单位。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是我国国家层面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研究的科研机构和智库型机构,是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策理论、学术研究、监管辅助、标准研究、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为主要职责的技术支撑服务机构。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