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出生时父亲梦到乌龟从水中冒出立马说此子日后必当大官

所幸,在明朝垂危之际,张居正横空出世,为苟延残喘的大明强行续命,其本身也因鞠躬尽瘁以及巨大的成就而被誉为宰相的楷模。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的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的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

据记载,张居正的出生非常具有神话色彩,相传,张居正的曾祖父做了个梦,在梦中月亮掉落到一个大水缸中,光芒照亮了四周,随后,一只白色的乌龟从水中悠哉悠哉的崭露头角。
张居正的曾祖父觉得,这个月亮变成的白龟就是即将来到人世的曾孙,它日必定能当大官。

因对这个小童抱以厚望,所以,父亲为其取名为“白圭”。
白圭果真不是池中之物,年纪轻轻便已闻名乡里,在十二岁的时候被荆州知府收在门下,并给他取名为“居正”。
后来,张居正中举,没过多久,又中进士,走上仕途。

一人出生时父亲梦到乌龟从水中冒出立马说此子日后必当大官 范文模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明朝初期,太祖皇帝为了集权统治,所以,设立内阁。
却没想到,内阁制为二百年后留下了隐患。
张居正入仕之初,内阁严嵩夏言内斗,作为新人的张居正根本没有讲话的权力,只是从旁默默观察,对朝政的腐败也有了较为清醒的认知。

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呕心沥血写了一封《论时政疏》,却并没有受到重视,自此,张居正选择隐忍不发,不再上疏。
眼见朝政日益混乱,张居正逐渐心灰意冷,在嘉靖三十三年时告病还乡修养。

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张居正仍不忘国家,为了体恤民情张居正接触农民,在了解到民间疾苦后张居正的一颗救世之心再次悸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重返朝廷。

沉淀了三年的张居正在返回朝堂后仍未有大动作,他仍在等待时机。
嘉靖驾崩后,穆宗继位,张居正大展宏图的时机已到,进入内阁站在政治的漩涡中心,终于,在同年被封为礼部尚书。
这一年张居正已四十三岁,终于完成了自己幼年时许下“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的大志。

身为一个胸中满是抱负的政治家,张居正在多年的沉浮中,已对明朝所面临的危机有了充分的认识。
为何国家会陷入国力衰竭民怨四起的危局?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官场之上。
贪官横行、土地兼并,这才使贫富差距逐渐拉开,加上贵族阶层穷凶极奢,最终,致使矛盾激化,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只能啸聚山林落草为寇。

找到问题的实质后,张居正将整治官吏作为自己大改革的首要任务。
万历元年,张居正递上奏折,推行“考成法”,对从六部到地方的各级官员进行考核,筛选出无能的官吏。
考成法推行后,从朝廷到地方的行政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官场乱象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解决官吏问题后最重要的还是富国强兵,张居正的最终目的正是如此。

因此,考成法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就是每年收取的赋税。
若想扩充国库,在提高了税收效率后,还需“节流”。
张居正向明神宗提出“节用”,也就是让皇帝以身作则,节俭度日。
万历七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向户部申请十万两黄金,希望能够修缮光禄寺。

此时,张居正站出来计较道:“如今户部早已入不敷出,倘若将这笔钱拨出修缮寺庙,倘若哪个地方发生洪涝灾害,或是边防出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除了这笔“无用之费”外,张居正还要求皇帝将逢年过节的烟花灯火费用能省则省。

可以说,在张居正主导内阁时期,所有皇室铺张浪费的行为都有所收敛。
张居正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明,从未想到自己的身后事。
由于,张居正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他去世后大量政敌借题发挥,诋毁已故去的张居正。

万历皇帝虽视张居正为老师,但是,张居正生前对他的生活作风要求极为严格,给他留下的印象也只是个喜欢约束自己的顽固老头罢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耳边弹劾张居正的声音越来越多,就连言官都将张居正推到风口浪尖上。

此时,早就对张居正不满的万历皇帝听信谗言,下令将张家查抄,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张氏子孙或饿死或流放,一时间张家败落。
之后,万历皇帝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了进一步的迫害。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万历帝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是,他的当权便是万历帝的失位。
在权力上,居正和万历帝成为对立面。
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万历帝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所以,张居正死后落得如此下场也在情理之中了。

直到天启年间,皇帝为了鼓励忠良,这才想起曾经为大明操劳一生的张居正,替他恢复声名。

参考资料: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登科录》、《旷代宰相之杰·张居正》、《明史·穆宗本纪》』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